谁能想到,摩友们期盼了十几年的禁摩令,终于真的迎来了松绑的那天。自2000年以来,全国大大小小两百多个城市,纷纷出台禁摩政策,声称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可这铁面无情的禁令一出,可苦了摩友们。早上出门上班,明明一条直路,硬是要绕行三公里生怕误闯禁区;身边新买的摩托车,不敢开上路,在车库白白落了灰。孩子放学接送变成本地特有的体操运动,不是挤公交就是骑电动车,尼古拉斯赵四都嫌堵。最郁闷的还轮到老年人——D证E证年龄卡死在60岁,过了这道坎,想骑摩托,只能硬着头皮“闯禁区”,一边心惊胆战,一边还担心被交警“科学执法”。
转眼来到2024年,这副沉重的“铁索”却开始松动了。始作俑者是西安。2023年11月,西安全面解除了摩托禁令。你会惊讶于街道上机车轰鸣又起,摩友们如获新生,头盔举得老高,简直比中了彩票还高兴。解禁的响雷一响,绵阳紧随其后,2025年1月也松绑了摩托,信阳则在1月17日停止执行严管。眨眼间,全国60多个城市纷纷效仿,共赴这场“松绑盛宴”。十几年里不敢光明正大走一遭的路,如今终于敞开大门,摩友们都说,“阳光又洒满了公路”。
当然,摩托之路的回家不只是靠一纸解禁令,还得有配套的“民生礼包”。公安部早已想到了这点,去年就推广了“一证通办”——往日里办个跨省牌照,至少得跑三趟车管所,还得东拼西凑找居住证,如今只要一张身份证,注册、转让全能办。更有电子行驶证全国推广,摩友手机里装个APP,查车、年审、路上交警一刷二维码秒通过。摩友们喜极而泣:“以前查车像打‘宝藏猎人’,包里翻到自闭,现在连本子都不用带,恨不得手机贴脑门上。”
对老年人来说,大礼包还不止如此。2025年1月1日起,摩托D证E证申请年龄上限从60岁放宽到70岁。四川成都的张大爷,63岁了,听到消息当天就奔赴驾校,练车半个月,顺利考下D证。他乐得合不拢嘴:“接孙子放学?以后轮到我出马了,再不用求人开车!”湖南65岁的李阿姨,以前只能蹬电动车,现在风风火火考到E证,“终于能骑摩托出门买菜,又快又能多载点,生活美滋滋。”
舆论场也是一片热闹。有人感慨:“骑摩托十五年,偷偷摸摸被查了三回,现在终于能大大方方上路,激动得泪如雨下。”也有网友替老人点赞:“我爹入摩之心坚如磐石,天天看政策,这下梦想成真!”不过,人群中总有“杞人忧天者”:“解禁会不会让交通更堵?老年人骑摩托,安全能保证吗?”
事实上,大部队解禁,并不等于彻底“放羊”。各地交管部门都未雨绸缪,配上了安全阀——路上骑摩托得戴头盔,走专用车道,限速60公里,交警巡逻更加频繁。西安还搞了个“摩托智能监控”,头盔佩戴、闯红灯全都AI智能抓拍。交警打趣说:“路权放开了,安全同样重要——没有规则的自由只能浪一时,有了规则才能行长远。”
若要我说,禁摩解禁这事,既是顺应民意,也是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进步。十几年来,摩友们一直盼望合法路权,老年人的出行刚需压在心头,现在,这一切都通过务实的政策调整迎刃而解。但松绑归松绑,大家更要自觉守规矩,让自由和秩序互为保障,才有望把短暂的“福利风”变成长久的“民生红利”。
所以说,你身边有没有老人也赶上这波风考摩托驾照的?对于松绑,你怎么看?全民共议,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我相信,公路上的摩托轰鸣,不只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份城市温度与自由的证明。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