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没有?为啥日系车造“油电混动”,而我国却造“插电混动”?内行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这3点原因!

各位车友们,这两年国内汽车市场真是热闹非凡!国产车开始崛起,而合资品牌销量则节节败退,不得不开始降价来抢市场,以前合资车加价提车的好日子是一去不复还了!而在未来汽车的发展上,国产和全球销量王者的日系车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

发现了没有?为啥日系车造“油电混动”,而我国却造“插电混动”?内行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这3点原因!-有驾

全球汽车市场混动赛道上的中日对决:一个靠技术,一个靠政策?

小编注意到,全球混合动力赛道上,日系和国产品牌打起了不同路线的"混动牌"。日系品牌十年如一日死磕油电混动,国产品牌却靠插电混动实现了华丽的弯道超车。这种分野背后可不简单,牵扯到技术积累、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三重博弈。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油电混动:日系的"慢工出细活"

这项技术可谓"年代久远"啊!早在1997年,丰田就推出了第一代普锐斯,那时候我们大多数人还在骑自行车上学呢!

日系的油电混动通过一套精密的动力分流装置,让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始终保持高效协同工作,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丰田的坚持确实得到了回报,到2022年,他们的混动车型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辆,相当于每卖出8辆丰田,就有1辆是混动车。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在国内享受不到补贴政策,这些技术成熟的油电混动车型销量渐渐滑坡。我朋友上个月去看凯美瑞双擎,销售苦笑着说:"现在卖一台混动车,比卖三台燃油车还难!"

插电混动:国产品牌的"弯道超车"

反观国产品牌,选择插电混动路径简直就是政策引导下的战略突破!这些车通过外接充电的特点,能够纯电行驶50-80公里,刚好达到新能源技术的门槛要求。

发现了没有?为啥日系车造“油电混动”,而我国却造“插电混动”?内行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这3点原因!-有驾

车主不仅能获得绿牌特权、免购置税等政策红利,相当于直接省下2万块购车成本,还能享受一系列通行便利。

小编邻居去年买了台比亚迪汉DM-i,每天上下班30公里路程,他笑称:"已经连续三个月不去加油站了,彻底忘了油价多少钱!"比亚迪DM-i系统通过大容量电池和高效电驱系统组合,在市区短途通勤中实现80%纯电行驶,完美满足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使用需求。

发现了没有?为啥日系车造“油电混动”,而我国却造“插电混动”?内行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这3点原因!-有驾

这不,上周末我们几个朋友自驾去海边,路上聊起车子油耗,开燃油车的直呼"心痛",开油电混动的说"还行",唯有那位开插混的兄弟得意洋洋:"上个月平均百公里才花了15块钱!"一番对比下来,插混的经济性确实让人眼红。

充电桩:国产品牌的"主场优势"

充电设施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技术路线选择。中国现在拥有全球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截至2025年充电桩数量已突破300万台,为新能源车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补给站"。

我上次去青海自驾游,原以为充电会成问题,结果发现连最偏远的景区停车场都有快充桩,充一杯咖啡的功夫就能续航300公里。这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插电混动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系车厂最近也开始慢慢发展插混车型,比如本田推出的插混双擎e+系列,可见他们也嗅到了市场变化的气息。不过,油电混动车仍是他们全球化战略的基石,尤其在东南亚、非洲等充电设施薄弱的地区,不需要外接充电的混动车确实是更实用的选择。

丰田高管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我们没有放弃任何技术路线,只是在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策略。"

言下之意,就是承认在中国市场上,他们的路线选择确实吃了亏。

赛道争夺:谁能赢得下一个十年?

这种技术路线的背后较量,其实是全球减排压力和用户需求多样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生态位的争夺异常激烈,谁能在"减碳"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谁就能赢得下一个十年的市场主导权。

发现了没有?为啥日系车造“油电混动”,而我国却造“插电混动”?内行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这3点原因!-有驾

小编前天参加了一个汽车行业论坛,一位专家分析得挺有意思:"日系车靠技术积累吃饭,国产车靠政策红利突围,两者各有千秋。

关键是接下来谁能在用户体验上再下功夫,可能才是制胜关键。"

发现了没有?为啥日系车造“油电混动”,而我国却造“插电混动”?内行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就这3点原因!-有驾

你觉得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哪种技术路线更有前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