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车企遇上新势力,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最近,东风日产推出了一款纯电家轿N7,直接把目光瞄向了新势力中的“网红选手”小鹏P7+。一边是有着近百年造车经验的老牌车企,一边是互联网基因浓厚的造车新秀,这场对决还没开始就充满了看点。那么,东风日产N7到底有没有实力跟小鹏P7+掰手腕?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扒一扒。
颜值即正义,谁的设计更戳人心?
买车第一眼看的就是外观,东风日产N7和小鹏P7+的风格完全是两个路子。N7走的是“居家暖男”路线,前脸用上了全新的V-Motion设计语言,贯穿式LED灯带搭配V形大灯,看起来简洁又不失科技感。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魔法画布”功能——大灯和尾灯能自定义显示文字或图案,比如生日祝福、节日彩蛋,甚至能投影个小爱心,这种玩法特别适合年轻人发朋友圈秀一把。车身线条圆润流畅,风阻系数低到0.208Cd,开在路上就像一块滑溜溜的肥皂,省电又安静。
反观小鹏P7+,走的则是“星际科幻”风。车头延续了家族式的“机器人脸”,贯穿式大灯犀利得像一把光剑,悬浮车顶和溜背造型直接把运动感拉满。尤其是它的风阻系数更低,只有0.206Cd,比N7还少0.002,这差距大概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不过P7+的车长超过5米,轴距3米,停车时可能得多倒两把,对新手司机不太友好。而N7特意把车长控制在4.93米,轴距也留了2915mm,工程师说这是为了“让大妈买菜也能一把入库”,看来传统车企在实用性上确实考虑得更细。
沙发大厂VS科技控,谁的内饰更“香”?
坐进车里,东风日产N7直接把“沙发厂”的称号焊死了。前排座椅塞了49个传感器和19个气囊,号称能根据体重自动调整支撑,甚至能按摩腰部、腿托还能充气。后排座椅也不含糊,坐垫加长、靠背可调,躺上去就像陷进云朵里。最夸张的是车上还配了个智能冰箱,夏天能冰可乐,冬天能热奶茶,再加上15.6英寸的大屏和环绕音响,活脱脱把车变成了移动客厅。有网友调侃:“这车就差装个马桶,直接能当房车用了!”
小鹏P7+也不甘示弱,主打一个“入门即顶配”。全系标配Nappa真皮座椅、20个扬声器音响、后排小桌板,连副驾都配了腿托。尤其是它的全景天幕,面积大到2.1㎡,晚上躺车里看星星都不用抬头。不过P7+的座椅调节更偏向“手动DIY”,想要调到最舒服的姿势得自己慢慢试,不像N7能“一键AI躺平”。但年轻人可能更喜欢这种自己掌控的感觉,毕竟谁还没点“强迫症”呢?
智能对决:老牌车企能逆袭吗?
智能化一直是新势力的主场,但这次东风日产N7憋了个大招。车机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P芯片,跑分超过110万,操作流畅得就像最新款iPad。内置的AI助手“小尼”能一句话搞定导航、订餐厅、查天气,甚至能讲冷笑话。更狠的是它的智驾系统,高速上能自动避让大车、过ETC不用踩刹车,连断头路车位都能一把停进去。不过有个小遗憾:城市复杂路况还得等后续OTA升级,不像小鹏P7+的智驾已经能全国“无差别覆盖”。
说到小鹏P7+,它就像个“学霸”,智驾功能出厂就全解锁。全系标配AI鹰眼系统,26个摄像头和雷达硬生生把智驾效果怼到激光雷达的水平,关键还不用额外花钱订阅。最牛的是它的X-GPT大模型,语音助手能听懂“把空调调到23度但别对着脸吹”这种刁钻指令,甚至能跟你聊星座运势。不过也有车主吐槽:“功能太多,得花半个月才能玩明白,简直像考驾照!”
续航和性能:家用和运动怎么选?
续航焦虑是电动车永远的痛,东风日产N7和小鹏P7+都拿出了看家本领。N7的电池有58kWh和73kWh两种,续航最高635km,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绰绰有余。充电速度也不赖,800V平台7分钟能跑400公里,吃碗泡面的功夫就够跑趟跨城高速。底盘调校请来了日产GT-R的工程师,过减速带时像踩在棉花上,但转弯时又能稳稳贴地,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能文能武”。
小鹏P7+则是“长跑健将”,顶配续航710km,跑个上海到南京不用中途充电。全系800V快充20分钟能从10%充到80%,服务区上个厕所的功夫就能接着跑。性能也更暴躁,高功率版电机一脚电门下去,零百加速5.9秒,推背感堪比坐过山车。不过有车主反馈:“运动模式太猛,坐后排容易晕车,建议带塑料袋。”
价格战:15万买中大型车,真香还是套路?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多少钱?东风日产N7把价格压到20万以内,顶配可能不到18万,这价格放在燃油车市场也就买个紧凑型轿车。而小鹏P7+起步价卡在20万,但配置直接堆满,相当于“买软件送硬件”。对于家庭用户来说,N7的性价比确实诱人;但追求科技感的年轻人可能宁愿多花两万买P7+,毕竟“早买早享受”。
总结:传统与新势力的“相爱相杀”
这场对决没有绝对的赢家。东风日产N7靠着“沙发大厂”的功底和本土化创新,在家用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小鹏P7+则用互联网思维把智能体验卷到了新高度。说到底,选车就像找对象——有人喜欢踏实过日子的“经济适用男”,有人钟爱酷炫拉风的“科技潮男”。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场较量让消费者捡了个大便宜: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车。至于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咱们用钱包投票的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