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上海车展零跑汽车的展台门庭若市,有趣的是,这些围观和到访者除了国内媒体和友商之外,外国人的比例奇高。毫不夸张地说,或许这次车展零跑汽车的展台是「老外」含量最高的一个。这其中除了外国媒体同行,还有来自欧洲、东南亚、南美的经销商合作伙伴。
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造车新势力,在实现国内月交付量突破 1.5 万辆、跻身新势力销量榜首后,正将战略重心转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从慕尼黑车展到巴黎车展,从欧洲本地化生产计划到东南亚市场布局,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国际化叙事,正从「跟随者」转向「规则制定者」,零跑汽车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速,而这场马拉松式竞争的真正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我很好奇,如今中国智能电动车发展的这么迅速,为什么对外国友人来说偏偏是零跑如此 popular?它有什么魔力吗?零跑的出海之路走得如何?靠什么征服全球用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朱江明,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和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希望能找到一些答案。
用全域自研给全球市场上上强度
即便不是零跑,只要一款车型能在国内新能源这种内卷的市场中存活下去,把它拿到欧洲或者全球市场,即便算上关税,也都将会是一个极具竞争力和产品技术实力的车型,更何况是这个中国市场的「价格屠夫」零跑。零跑在国内市场「卷」的风生水起、连续霸榜新势力榜单,靠的就是全域自研的技术实力、供应链把控力,以及成本定价的产品逻辑。
从传统零配件,到高效的三电系统,再到智舱智驾的芯片和算法,零跑构建了完整的垂直整合能力。
在全球化进程中,零跑展现出与多数新势力不同的产品逻辑。朱江明在群访中强调:「零跑产品设计符合欧洲审美,C10 在德国市场表现最佳。」 这种设计理念在 B 系列车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B10 采用多连杆悬架和后驱布局提升操控性,内饰软包面积比肩豪华品牌,镀铬件供应商与奔驰同源。这些选择看似增加成本,实则为全球化竞争埋下伏笔。同时,这些与整车相关的配置和产品逻辑也凸显了零跑对不同地区用户用车习惯和理念的深入了解。
技术层面的全球化适配更值得关注。零跑为全系车型预埋的智能驾驶硬件具有超前性:B10 入门款标配高通 8295 智能座舱芯片和 8652 智驾平台,提供 256TOPS 算力冗余,以便后期进行快速高效的 OTA。
智驾在追,安全首位
众所周知,目前的零跑在智能辅助驾驶层面并不是所谓的「第一梯队」,但在追,在追了。
「在智驾(端到端辅助驾驶)这一块,确实,零跑前期没有做太大的投入,一直处于跟随的战略,但是我们从 2024 年的年初开始我们一下子就从 300 人扩充到年底的 500 多人」,朱江明说到。
零跑的 AI 底子和技术能力很扎实,例如他们在去年 9 月份才拿到高通 8650 芯片开始做开发,今年 4 月份就已经实现了量产,进行算法的实施,还要争取在二季度实现用户点对点的通勤,并且希望在三到四季度所有的城市辅助驾驶做到行业的第一梯队。
这个目标很艰难,但我相信零跑速度会是突飞猛进的。但在此之前,朱江明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希望把 AEB 做到行业内最先进的水平,在智驾里面先把安全放在首位,这是零跑要做的事情。」
豪车也要「成本定价」
当然,除了目前已有的畅销的 C 系列车型,以及刚刚上市订单就爆了的 B 系列,据曹力透露,零跑还将在今年零跑汽车 10 周年之际发布 D 系列车型,25-30 万的定位,对标 50 万以上的高端豪华车型,「至少在配置上、设计上、品质上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也代表零跑的品牌以及技术最高端的车型,我还是稍微保密一下,请大家等一等」。
作为「卷王」,即便是做高端车型,也还是会坚持「成本定价」。「零跑的特点是全域自研,以技术为本,所以我们的技术积累在产品的技术表现跑在行业的前面,第二个是成本定价,我们希望零跑的产品都是以产品化来定价。关于高端的产品,我们照样遵循这两个原则」,朱江明在采访中也强调。
当然,零跑也关注到全球新能源用户对长续航的关注度尤为重要,毕竟国内很多充满「水分」的续航测试是很难忽悠老外的,需要实打实的硬实力。零跑过去三年,对能量管理方面的投入也是重中之重,他们在努力用同样容量的电池,在不同的续航测试工况下跑出尽量远的距离。
「B 系列这款车跟原来燃油车时代的至少 20 几万以上的内部空间、质感、配置来说,燃油车需要 20 万到 25 万这样一个档次的车才有的配置,只有通过超强的竞争力,所以 B10 才会得到用户的信赖,我们才会有足够多的订单」,朱江明说到。
相比国内市场,例如欧洲这类传统的汽车消费发达市场,用户也相对理性,朱江明在采访时也说到:「他们更多把这个产品当作一个实用的代步工具,在这个过程当中,品牌的附加值、溢价考虑比较少,包括我们看到零跑卖得这么好也是这样一个原因」。
正是因为零跑将全域自研和成本定价视为生存法则,而不是口号,才真正打造了隐形护城河,这也将会是零跑走向全球的底气。
国际化战略「三级跳」
「未来中国车企本地化是必然选择,零跑要坚定做全球化。」朱江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番表态背后,是零跑已完成的全球化战略三级跳:2024 年四季度首批车型出海,去年一年实现 1.37 万辆海外销量,今年一季度不仅在批发,在 C 端零售交付层面也实现了迅速的增长,预计全年可以达成 5-8 万辆出口目标。这种推进速度远超行业预期,对比此前蔚来宣布欧洲战略到实际落地仅数百辆的交付规模,零跑展现出了迥异的国际化节奏。
支撑这种高速扩张的,是背靠 Stellantis 集团的独特优势。2023 年 10 月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后,零跑获得现成的全球销售网络资源。这种「借船出海」 策略在上海车展期间得到验证:展台接待的外国媒体数量创下参展车企之最,来自欧洲、东南亚、南美的经销商代表组团考察金华工厂。零跑国际事业部负责人曹力透露,欧洲本地化生产计划已进入选址决策阶段,西班牙阿拉贡大区成为重点考察对象。
曹力说到:「阿拉贡的汽车占比占 GDP 比重非常高,他们对汽车是充分重视的,西班牙首相接见了中国十多个企业家,但是唯一单独接见了零跑和奇瑞两家整车工厂,当然,我们也在做最后的决策阶段,考虑是不是落地在西班牙。」
结语
「我们是个长跑型选手,每年进步一点点。」朱江明说到。从 C 系列到 B 系列的技术延续性和迭代,从 8155 到 8295 芯片的平滑过渡,都显示出对技术沉淀的重视。即将在品牌十周年发布的 D 系列车型,剑指 25-30 万元高端市场,这种阶梯式品牌升级与多数新势力的「高举高打」 形成反差。
在全球化的马拉松赛道上,零跑展现出独特的节奏把控能力。这种战略定力源自其全域自研的技术底气:电子电气架构、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驾驶算法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使其在应对不同市场法规时具有快速响应能力。
从钱塘江畔到莱茵河岸,零跑的全球化战略正在改写中国汽车出海的叙事逻辑。不同于传统车企的贸易出口模式,也区别于互联网造车的资本驱动路径,零跑选择了一条技术驱动、渐进渗透的国际化道路。当 B01 车型在车展引发外媒和合作伙伴的惊叹,这家中国新势力正在证明: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竞争,终究是技术储备、体系能力和战略耐心的综合较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