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的黄昏,合资车的困局:当傲慢遇上时代抛弃
最新一周的合资轿车销量榜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车企脸上。轩逸踩着朗逸登顶的戏码早已不新鲜,真正让人脊背发凉的是飞度119辆的周销量——要知道这款曾经月销过万的神车,现在连给新能源车提鞋都不配!
看看这份浸透汽油味的成绩单吧:德系车在前十名里塞进八个席位,奔驰C级这样的豪华车都能挤进前十,而日系三杰只剩轩逸和凯美瑞在苦苦支撑。更讽刺的是,那些曾经被4S店销售吹上天的"经典车型",现在连榜单尾巴都摸不着。雅阁卖不过宝马3系,卡罗拉被奥迪A6L按在地上摩擦,飞度更是沦落到和停产仅一步之遥的境地。这哪里是市场竞争?分明是新能源时代对燃油车的一场公开处刑!
某些车企高管此刻肯定在会议室里暴跳如雷:"中国人不懂车!"是啊,消费者确实不懂你们那套减配加价的把戏,不懂为什么2025年还在卖十年前的老旧平台,更不懂凭什么花二十万买辆续航三百公里的电动杂牌车。当比亚迪海豚把ID.3打得找不着北,当蔚来ET5抢走宝马3系的客户,这些傲慢的"洋大人"才突然发现,中国市场早已不是跪着接单的冤大头。
最可悲的是那些合资品牌的电动化尝试。大众ID系列像极了被家长逼着学钢琴的熊孩子,弹得七歪八扭还要收演出费;丰田bZ3活脱脱是穿着新能源外衣的燃油车,连自家4S店销售都懒得推荐;宝马i3更是个笑话,降价十万还是卖不动。这些半吊子电动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既要又要"——既想薅新能源补贴的羊毛,又舍不得燃油车的利润,最后弄出些工业垃圾糊弄市场。
但市场从来不会配合表演。当自主品牌在电机转速上较劲时,合资车还在为要不要取消变速箱吵架;当新势力把智能座舱玩出花时,某些品牌连车机卡顿都解决不了。还记得当年某德系高管那句"中国人就喜欢简单车"的暴论吗?现在看看问界M9的订单量,看看极氪001的交付量,到底是谁把谁想简单了?
燃油车当然不会明天就消失,但合资品牌的好日子确实到头了。那些靠着品牌溢价混日子的车企,迟早要尝到技术空心化的苦果。毕竟当00后消费者看着BBA标不再两眼放光,当网约车司机都开始嫌弃燃油车油耗高,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还有什么资格摆谱?
这场变革最残酷的地方在于:不是消费者变心了,而是守旧者自己把王座凿穿了。当特斯拉用OTA升级给老车主送惊喜时,某些品牌连个车机导航都要收费更新;当比亚迪把混动技术卷到百公里3个油,还有人在卖十年前的老发动机。这样的企业不被淘汰,天理难容!
或许再过五年回头看,2025年就是合资车的"诺基亚时刻"。只不过这次,中国企业终于不再是看客,而是掀桌子的那个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