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跑完直拍大腿,后悔没买纯电车,增程车主哭晕了!

近几年来,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搞得风生水起,大家买车的时候,选择也越来越多了。

特别是前两年,很多人心里头都有一个疙瘩,就是怕纯电动车跑不远,尤其是一上高速,那电量掉得比心跳还快,万一半路上没电了,在高速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得多尴尬。

所以,很多人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觉得插电混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平时在城里上下班用电,省钱又安静;真要出远门跑长途了,没电了还能烧油,心里踏实,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既要又要还要”的完美座驾嘛。

长途跑完直拍大腿,后悔没买纯电车,增程车主哭晕了!-有驾

可谁能想到,这才过了没多久,当初觉得最稳妥的选择,现在可能正成为一些车主跑长途时最头疼的问题,甚至有人开着自己的增程车在高速服务区里,看着旁边充电的纯电车,直后悔当初买车时做的决定。

这事儿还得从一次长途出行说起。

有位车主最近因为工作需要,要开着自己的增程式电动车,从甘肃一路到陕西西安,单程差不多五百公里。

在很多人的老观念里,像甘肃、宁夏、陕西这些大西北地区,可能基础设施建设跟沿海发达地区比会差一些,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估计也是个稀罕物。

这位车主出发前心里也犯嘀咕,做好了大部分路程得靠烧油的准备。

可车子一上高速,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了。

现在的高速服务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发现,几乎每个服务区都配备了充电桩,而且在一些比较大的服务区,充电桩多得就像便利店一样。

长途跑完直拍大腿,后悔没买纯电车,增程车主哭晕了!-有驾

更夸张的是,一个服务区里,华为的液冷超充、理想汽车的5C超充、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还有国家电网的充电桩,好几个品牌扎堆在一起,跟开会似的,场面相当壮观。

这一下子就让他明白了,现在跑长途,担心的不应该是“有没有地方充电”,而是“该选哪一家充”。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咱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惊人的发展速度。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的充电桩保有量已经突破了千万大关,同比增长超过了50%。

特别是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可以说,以前困扰纯电车主最大的“补能焦虑”,在硬件设施层面,已经被大大缓解了。

看到这个景象,这位开着增程车的车主心里也乐开了花,他想,这下好了,我这车虽然纯电续航标称只有180多公里,但在高速上跑个140公里左右进服务区充个电,这一路纯电跑到西安,那得省下多少油钱啊。

毕竟,买混动车的人,心里都有一本经济账,能用几毛钱一度的电,谁愿意用七八块一升的油呢?

长途跑完直拍大腿,后悔没买纯电车,增程车主哭晕了!-有驾

省钱,是驱动咱们普通人做出很多选择的最朴素的动力。

然而,当他兴冲冲地把车开进服务区,拿起充电枪插到车上时,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尴尬问题出现了。

服务区的充电桩,个个都是“猛将”,动不动就能提供几百千瓦的充电功率,给那些新款纯电车充电,那速度跟往水桶里倒水一样快。

可他这台增程式电动车,充电功率的曲线图却看得人着急,峰值功率好不容易爬到70千瓦,没坚持几分钟就掉了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晃悠。

这就好比你家通了千兆宽带,结果你用的电脑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古董,网速再快你也用不上。

他眼睁睁看着旁边一辆新款的纯电动车,车主去上了个厕所,回来喝杯水的功夫,电量就从20%充到了80%,拔枪就走人了。

而他自己的车,要想充满,起码得在服务区待上一个多小时。

这一下,他心里那点想省钱的美滋滋,瞬间就被这种漫长等待的烦躁给冲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长途跑完直拍大腿,后悔没买纯电车,增程车主哭晕了!-有驾

其实这正是很多增程式和插电混动车型的一个“先天短板”。

在设计这些车型的时候,厂家的核心思路是“以油为主,以电为辅”,电只是一个辅助和补充的角色。

所以,它们搭载的电池包容量普遍不大,更关键的是,整车的电气平台、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以及充电管理软件,都不是为了承受超大功率的快速充电而设计的。

它们的充电能力上限,就被牢牢地锁死在了那个不算高的水平。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矛盾:整个社会的充电基础设施已经跑步进入了“超充时代”,而很多混动车的充电技术还停留在“慢充时代”。

这种技术上的“代差”,在日常城市通勤时可能感觉不出来,可一旦上了需要争分夺秒的高速公路,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痛点。

这次长途经历,让这位车主回想起了他之前试驾过的一些新款纯电动车。

现在的纯电车市场,800V高压平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了。

长途跑完直拍大腿,后悔没买纯电车,增程车主哭晕了!-有驾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提高电压来极大地提升充电功率。

像理想MEGA这样的车型,在自家的5C超充桩上,官方宣传充电12分钟就能增加500公里的续航。

比亚迪等其他国产品牌也都在高压快充技术上持续发力。

这意味着,对于最新一代的纯电动车来说,长途旅行中的补能过程,已经从过去以“小时”为单位的漫长等待,缩短到了以“分钟”为单位的短暂休息。

车主们开玩笑说,现在跑长途停车,不是车需要充电,而是人需要上厕所,很多时候人还没休息好,车就已经充满了。

经过这么一对比,这位增程车主的心态彻底失衡了。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为了省钱,坚持用纯电模式跑,那他这一路500公里的行程,就得进出服务区三到四次,每次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充电上,把原本连贯的旅途切割得支离破碎,时间成本太高了。

如果不想忍受这种折磨,直接用增程器烧油跑,那发动机启动后的噪音和震动,瞬间就打破了电车原有的那种安静平顺的驾驶质感,而且油耗也并不低,这样一来,又感觉自己当初买新能源车的初衷被背叛了,那份省钱的快乐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每一次在高速上被那些充电飞快的纯电车轻松超越时,每一次在服务区无奈地看着充电进度条缓慢挪动时,他心里都五味杂陈,当初为了消除“续航焦虑”而选择的增程车,如今却给他带来了新的“充电焦虑”和“时间焦虑”。

这个经历也给所有正在考虑买车的消费者提了个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过去形成的很多固有观念,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了。

在纯电动车的技术和补能体系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那个曾经被认为是“过渡方案”的增程,在某些场景下的体验,或许已经不再那么“完美”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