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客流超广州,但这两座城市都在赢

深圳地铁客流量超广州,背后藏着什么城市竞争密码?

从地铁数据看城市活力:深圳广州的双城记

2025地铁大数据揭秘:深圳晋级第三城,广州电鸡分流

城市竞争新态势:深圳地铁客流超广州的深层分析

人口增长带动地铁客流,深圳如何实现双指标超越广州

深圳地铁客流超广州,但这两座城市都在赢-有驾

一场关于地铁客流量的悄然变化,正揭示出中国两大一线城市竞争力格局的微妙变迁。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深圳地铁客流量和进站量双双超越广州,跻身全国第三。这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地铁运营里程仅为595公里,比广州少了约50公里,却能实现客流量反超,其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令人深思。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5年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在地铁进站量方面,上海以18033万人次位居榜首,北京以17023万人次紧随其后,深圳则以16948万人次超越广州的15443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三。客运量方面,上海32338万人次、北京31059万人次、深圳30013万人次、广州28899万人次。深圳在两个核心指标上均领先广州,这在城市轨道交通竞争格局中实属罕见。

地铁进站量衡量的是“有多少人坐地铁”,反映了城市出行规模与活跃度;而客运量则计算进站量加换乘量,体现“线网被使用的总人次”,常用于衡量地铁运营强度。深圳地铁的运营效率令人惊叹。目前深圳地铁运营里程为595公里,远低于北京的800多公里和上海的831公里,也低于广州的约650公里。

但考虑到深圳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大约是上海的1/3、广州的1/4、杭州的1/8,深圳地铁的地均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客流强度方面,深圳达到每天每公里1.63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一。排在第二的是广州1.25万人次,第三是上海1.2万人次。深圳地铁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创造了最大的运输价值,这与其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深圳地铁客流超广州,但这两座城市都在赢-有驾

从增长趋势看,2025年8月,五大城市中只有广州和深圳的地铁进站量实现同比增长,而北京、上海和成都均出现下降。具体数据为:上海地铁进站量同比减少105万人次;北京减少955万人次;广州增加189万人次;深圳增加904万人次;成都减少319万人次。深圳地铁客流的快速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回顾近半年3月到8月数据,北京、上海、成都的地铁进站量同比也都是下降的,而深圳、广州却保持上升态势。这显示广东核心城市的活跃度在全国独具优势。以今年8月为例,深圳地铁进站量同比增加904万人次,相当于每天增加30万人次坐地铁,远超其他城市。

深圳地铁客流量迅猛增长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持续流入。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19.94万人,增量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地铁客流也印证了这一点。常住人口还只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统计口径。据深圳特区报等媒体报道,2024年末,深圳社区登记总人口为2237.88万人,同比增加74.11万人,每天实时生活在深圳人口则超过2300万。

深圳地铁客流超广州,但这两座城市都在赢-有驾

这些新增人口自然带来了更多的地铁出行需求。每新增一次刷卡进站,背后可能意味着增加了一个就业岗位、一笔真实消费、一次商务洽谈或一次旅游来访。深圳经济保持了较好的韧性,上半年GDP增速5.1%,名义增速5.9%,均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企业增长数据。深圳上半年新设企业17万户,同比增长13.7%,其中外资企业的增幅高达51.5%。这些数据印证了深圳经济的活跃度。外资企业大幅增长尤其说明全球资本对深圳未来的坚定信心。深圳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对人才吸引力强劲,众多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持续释放大量就业岗位。

广州地铁客流量被深圳反超,是不是意味着广州城市活力下降了?多项数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5年7月份邮政行业运行情况,今年1-7月,广州快递处理量累计完成130.3亿件,稳居全国第一,相当于深圳的1.8倍、上海的2倍、北京的2.7倍。如此巨大的快递业务量,充分印证广州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活力。

据广州日报报道,8月15日,广州经营主体总量正式突破400万户,跃升至全国城市第三。其中企业数量突破260万户,占市场主体的比重提升至65%,企业占比仅次于上海、北京,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2025年1-7月,广州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4.84万户,同比劲增57.30%。企业主正在用脚给广州投票。

深圳地铁客流超广州,但这两座城市都在赢-有驾

广州地铁客流量被反超的更可能原因是“电鸡”电动自行车的强势分流。根据《2024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底,广州电动自行车的累计上牌总量达到576万辆,同比增长28%;在广州,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量达到903万人次,同比增长8.9%。而同期广州地铁不含有轨电车的日均客运量为887.92万人次。这意味着在广州骑“电鸡”的人首次超过了坐地铁的人。“电鸡”分流地铁并非广州独有现象,但广州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难题比同类城市更为突出。

深圳地铁客流量超越广州,只是双城竞争的一个侧面。这两座城市实际上形成了互补共赢的格局。深圳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长6.1%,金融业增速高达10.9%。这些行业创造了大量高薪、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

广州则保持着强大的商贸传统和民间经济活力。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市场主体数量和快递业务量都位居全国前列,显示出其作为商贸中心的独特优势。深中通道在2024年6月30日开通后,进一步强化了深圳交通枢纽地位。从前那个被称为“交通末梢”的经济特区,如今已经成为日均客流量超过千万人次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地铁客流超广州,但这两座城市都在赢-有驾

广州地铁虽然客流量被超越,但这座城市的市场主体总量在2025年8月突破400万户,跃升至全国城市第三。广州1-7月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7.30%——企业主们正在用脚投票。双城记的竞争远未结束。深圳地铁能否坐稳第三城,还需要等待2025年全年数据出炉后再做观察。但无论结果如何,这种良性竞争最终都会推动两大城市共同进步。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深圳和广州的地铁客流变化反映了两座城市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城市性格。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其创新活力和高效运营著称;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以其包容性和民间经济活力见长。两种发展模式各有优势,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地铁客流数据只是观察城市发展的一个窗口,背后反映的是人口流动、经济活力和城市治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深圳和广州作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两座城市,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它们的竞争与合作,必将推动整个区域向更高水平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