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胎压高5能省电?低温续航焦虑下的危险操作
寒潮来袭那几天,绍兴车主的胎压操作视频像病毒般扩散。他把胎压从5打到0——等等,这表述本身就有问题。胎压单位是bar,从2.5升至3.0更符合实际。表显续航增加三十公里,评论区瞬间沸腾。
人们似乎忘了,轮胎厂建议上限才2.8。
低温确实会让气体收缩。每降温5℃,胎压下降0.1bar左右。补点压是科学,但一口气加0.5?这就像为省油把油门踩进油箱——逻辑完全错位。
花纹离地的轮胎,在雪水上就是块滑板。
那位说“没爆就赚”的网友,可能没算过一笔账:胎压超过标准值20%,刹车距离延长多少?轮胎中间磨损加速多少?省下的电费,够不够换一条新胎?
续航焦虑真实存在。特别是新能源车主,低温下续航打七折是常态。但解决之道不在过度充气,而在——
清晨启动前检查胎压。行驶三公里后再次确认。胎压该补,但要补得聪明。2.6到2.7,足够应对大部分低温场景。别让省电的执念,盖过安全的本能。
汽修师傅说得实在:“像给羽绒服充绒,充太满反而保暖。”
现在社交媒体上,各种“省电秘籍”层出不穷。有些是经验之谈,有些却是拿安全开玩笑。那则视频下的跟风评论,让人想起多年前流传的“空挡滑行省油”——后来证明既危险又不省油。
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当于一张明信片大小。就靠这四张小纸片,承载着整车的安全和操控。为三十公里续航,赌上这份信任,值吗?
续航可以计算,风险无法预估。下次看到这类“妙招”,不妨先问一句:这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新问题?
安全到达,比多跑三十公里重要得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