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预言氢能接班柴油,基础设施难跟上,车企市场各有看法

为什么会有人说柴油还会在未来十年继续存在,随后就要被氢能源取代?这事儿看似是个技术话题,其实背后藏着很多社会问题、市场问题,甚至还有点“人性”问题。咱们一提到新能源汽车,首先想到的是纯电动。但丰田的老大们却在坚定不移搞氢能,说它才是最后的赢家。那到底谁能掰赢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还是得从头说起。你想啊,全世界有这么多车在跑,既要考虑污染,还要考虑用得省心、成本低、修得方便。柴油车之所以能风光那么多年,一个字就是“扛”。从货车、卡车到巴士,干的都是粗活。电车虽然起步快,可一碰上拉重货、长途,就是一堆问题。充电慢、续航焦虑、成本不稳定,这些都是现实瓶颈。

丰田说氢能源一定能取代柴油,很多人就得问:你凭啥这么自信?氢能技术其实有点像“古董”,从1807年就开始鼓捣,到现在两百年了还没大规模用起来。这期间不仅科学家、企业家花了无数脑筋,连NASA都在航天器上用过,那技术不是唬人。可问题是,技术牛不等于市场买单。咱们买菜不看厨师是不是五星级,关键好不好吃,便不便宜。

所以,具体到氢能源汽车落地,哪怕丰田都推出了氢动力的Hilux,把氢能技术聊得头头是道,也架不住基础设施不跟上。你做得出车,可路上没几个能加氢的地方。这事儿不是你家门口顺路买瓶酱油那么简单:加氢站不仅贵,而且安全性要求高,建起来比充电桩麻烦得多。去年壳牌把加州仅有的七座加氢站全关了,这不明摆着打丰田脸吗?你车再牛,没有地方能加氢也是白瞎。

咱再说说市场的态度。车企其实是最现实的一群人,谁挣钱干谁。丰田、宝马这种愿意给氢能再多点时间和耐心,但是像Stellantis,已经直接把氢能源列为“小众”,连投资都不愿意投了。外媒说:“氢燃料电池技术短期内不会消失。”其实就是没能长大、也死不了的意思。电池车都卷疯了,氢设备没人管,都冷落在角落里。

至于丰田的预言,说柴油还有十年,之后就得让氢能接班。这种说法怎么看都像“画大饼”。说实话,十年时间能发生什么?别说氢能,连纯电车也没能普及到让每个人都满意。如果真要让氢能走到老百姓的生活里,不仅要技术大跃进,还得有巨大意愿去改变现有生态。澳大利亚副总裁肖恩·汉莱是信心满满,但我就问一句:你能控制运气吗?

技术其实都摆在那儿,难在怎么下场比赛。以目前的形势,柴油车并不会那么快消失。它有一堆优点难以替代:续航长、维护便宜、修理点多、加油方便。尤其是在中国、印度这种超大规模发展中国家,要让这些国家一下子大面积换成氢动力,简直想都不用想。加氢站修起来比加油站贵好几倍,氢气运输、存储也都得烧钱。基础设施不动,车企投死命都白搭。

丰田预言氢能接班柴油,基础设施难跟上,车企市场各有看法-有驾

电动汽车不是没有机会。说到底,电车潮流已经推到这个节点,消费者买单是因为有实际节省,比如限行政策、补贴政策。但实际上,电车也有一堆问题死角。比如重载续航拉胯,极寒天气直接掉链子,电池寿命难堪,二手残值低。把这些“天坑”都补上,得花很多资源,还得看国家政策给不给力。

但氢能要想起飞,比电动还难。氢气的制取既需要能耗,本身也是个污染大户。你说用可再生能源制氢?那成本更高。你以为是“白水换黑水”那么简单吗?安全也是个问题。氢气比汽油更容易泄漏,爆炸风险高,谁敢保证所有加氢站都能管好?你家附近再来个一氧化氢泄漏,大家都得上新闻头条了。

再说丰田的技术积累。大家经常夸丰田“技术牛”,可牛归牛,消费者可不吃技术饭。上一个丰田Mirai氢能源车,卖出去没几台。技术先进是好事,但你卖不出去,就没法形成良性循环。就像人家本田FCX Clarity,上得早但也没能成主流。这不是技术没人懂,是大家都不愿意冒高风险尝新。

还有政策层面。咱们不说别的,就拿中国来说,车市受到很强的政策驱动。电动车能兴起,就是因为政策连连给红包,老百姓买单。这几乎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儿。可氢能要想上位,还得国家大力投入修加氢站、补贴买车、有一套专属生产链。这钱谁出?谁能承担万一失败的风险?一旦政策一变脸,车企立马掉头走人。大家都不是傻子,只投确定能收得回本的技术。

丰田预言氢能接班柴油,基础设施难跟上,车企市场各有看法-有驾

消费者是现实的。你说柴油不好、污染重,大家都知道。但如果没有立刻能替代的方案,没人会把卡车、工程车、农用车都快换了。拉着几十吨货跑长途,用电池动都动不了,还怎么做生意?氢能出来了,既没站、又没维修保障,普通人也不敢买。等基础设施真普及,一切不再担心的时候,才能轮到它发力。

话说回来,丰田这个预言到底是不是一厢情愿?怎么看都有点是为自己产品找后路。谁都明白,车企总想对冲风险,一边押宝氢能,一边电动不放手。如果氢能真能十年后取代柴油,为什么现在销量还没起色?为何加氢站反倒越来越少?这种“技术自信”,其实底气没那么足。

站在消费者角度,其实大家都只是图个方便、便宜、安全。氢能源能不能起来,不光是车企说了算,更多是社会配套能不能跟上。只有普及了加氢站,控制住成本,解决安全性,消费者才会考虑尝鲜。要是这些都不解决,氢能就只能是方案里的“备胎”,和柴油一样,不会彻底消失,但不会成主流。

再看看全球研发趋势。宝马还在折腾氢气系统,打算2028年量产。丰田也在各种试水,但更多车企已经摆明了态度,小众市场、暂时搁置。其实这就是行业自我筛选:什么赚钱什么火,什么贵什么难就自己凉着。几家抄底的车企,背后靠的是大把投资和对未来的“信仰”,但信仰不是饭钱,多数市场最终还是走务实路线。

丰田预言氢能接班柴油,基础设施难跟上,车企市场各有看法-有驾

最后聊聊咱们对技术变革的态度。大家都愿意看新东西,但生活总会先选择最实用的。柴油车不会那么快消失,氢能也不会那么快普及。十年很短,基础设施、市场习惯、维修和二手市场都得发生改变。技术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是不是愿意掏钱,是不是方便。有多少人愿意为“理想”买单?答案显然不乐观。

所以说,丰田的“氢能取代柴油”预言更像是一场定向赌博。等技术、市场和基础设施全都到位,也许大家真能开上氢能源车。但现在看,这事儿还远远没有到“干掉柴油”的时候。大家该加油还得加油,哪天真到了加氢比加油还便宜、还方便,那再来一场技术革命也不迟。技术只是工具,生活还是得看现实。氢能源,你说你行,那就得拿出真本事。靠预言不顶用,最后还得靠咱们老百姓的选择。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