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六座SUV,我想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种又大又敦实、拉满仪式感的家庭座驾。可是眼下这个市场,你不能光靠“块头大”就能打动人。关键在于,这么体积巨大的车,能不能又省油还智能,价格还得不能太离谱,这才是击中心动点的三重门槛。
这次五菱和华为直接牵手,说实话,确实让不少人心里又多了一点期待。大家是不是都会问:五菱做平民车那可是老手了,华为造智能,那也是一号角色。两强联手,不整出点爆款也对不住观众吧?可是爆款真的靠合作就能造出来吗?什么才算得上“强强联合”的正确打开方式?
比如这台叫“华境S”的新车,光是“全家桶”配置就让人有点眼前一亮。先甩出一个全套华为智驾系统——乾崑智驾HUAWEI ADS 4.0,听着就挺唬人。又搞起纯视觉感知,不用毫米波雷达,还强调智能座舱升级到鸿蒙5.0,顺手还带上了CAS 4.0防撞系统。这些词砸过来,是不是一瞬间觉得跟“科技旗舰”挂上了钩?可是科技豪华和实用节省能不能真的兼容,这就值得琢磨了。
再省油,动力会不会打折扣?谁都知道插混系统喊得挺溜,五菱自家的“灵犀动力3.0”上了这台车,讲究的是馈电油耗只有2L级。很多人可能想:整天喊油耗低,是不是电池不够用就拉跨?但是官方说“高速动力不下滑”,要真是这样,那出门全家自驾也不掉链子,这才叫靠谱。现在插混中大型SUV越来越多,谁都在主打“全能”,你说你能省油,那别人能不能更猛?这就是市场里玩的互卷。你省一升,我就再省半升。
车内空间到底够不够实用?一大家子老小坐进来,第三排是摆设还是实用,其实从谍照侧窗就能看出一丝端倪。要是三排都能腿伸直、直腰板,那才是真正的大SUV。现在的人买车都盯着后排空间,不是简单说“能坐”,得体验“能舒服坐”。空间不只是数字,更是体验。
但说到底,大家还是会盯着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价格。市场已经摆着几个硬茬,比如零跑C16、奕派008,那都是打着“性价比”“空间”“智能”旗号冲你来的。谁都知道15到20万之间,中大型SUV卷得跟油锅似的。你给了华为加持,加了五菱低门槛,配置爆表,可是关键信号一个——能不能把价格砍下来。如果卖得贵了,华为标签也救不了销量;卖得便宜了,别人还怎么活?这就是决定“华境S能不能火”的死穴。
为什么“价格战”成为最大的看点?说白了,不是谁都会为所谓“全家桶”买单。现在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全维防碰撞,这些功能其实很多人用得并不多。一辆车真正让你长脸的,未必是车载小冰唱歌跳舞,而是开出去不肉、油耗不心疼、家人坐得舒服、用着安全。商家讲科技,消费者看性价比,归根结底,谁把最实在的诚意掏出来,谁就拿下市场。
这里又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华为和五菱谁占主导?谁在向谁妥协?五菱是实际造车人,价格亲民;华为是科技供应商,主打智能。你说是华为拉高了门槛,还是五菱压低了售价?市场最后选的,肯定是供需博弈后的那个最优解。车企怎么定价,背后不仅是制造成本那么简单,也是品牌策略、市场定位和对竞争对手的“心理博弈”。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像这种首次深度合作的车型,其实也肩负着打一炮的使命。万一华境S能火,双方下边还有更多合作机会,你看蔚来、小鹏、理想都是这样起家的。对五菱,这又是一次转型升级的试水,如果能让人眼前一亮,就有机会向高端发起冲击。不然还得在微型车、经济车阵地里原地踏步。所以这场仗打得漂亮与否,不只是销量数据,更关乎未来战略。
但问题又回来了:大六座SUV的市场空间真的足够广阔吗?现在人口结构变化,三胎政策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响应。谁会真正在意第三排空间?很多时候这三排都是撑门面,真坐满了可能一年也就用上那么几回。但你要不做,又不像真SUV,做了是不是价格能让人买得起?这就看市场对“大而实用”的到底有没有持续热情。
反过来说,现在大家都讲智能,都是自动驾驶、座舱互联、语音识别,但智能是刚需还是锦上添花?你可以智能,也可以不智能;你可以智能不贵,也可以智能更贵。最后还是落到一句话:能像手机一样,让人有“换代欲望”,那就真成了。
再说一次,全家桶配置是不是杀手锏?在汽车圈,这就像手机圈讲究软硬件一体化,其实消费者最看重的反而是“有没有短板”。你说智能座舱多牛,要是车机卡、语音识别不灵,估计没几个人点赞。你说清洁能源节省,要是动力软、充电慢,大家还是不满。所以说,“全家桶能吸眼球,体验才是硬道理”。
说到底,其实这一波五菱和华为玩到的核心,就是在消费者心智里争“第一感觉”。以前买五菱,就是图个实在、耐用;买华为相关,就是追新科技。现在合起来卖,能不能做出“实用+科技+价格”三项全能,这才是答案。正如足球不看控球率看进球数,买车也是不看发布会PPT,看实际表现。
还有,现在已经不是那种“一炮而红能走十年”的时代了。哪怕华境S能吊打一轮,市场也会很快跟进;产品更新、价格变动、配置提升,一个季度就能翻天覆地。别看现在吹得厉害,关键要让用户试过、用好、愿买、愿推荐。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就看你能不能给出更优解。
顺便想一想,这种“互联网+制造业”组合,算不算中国制造的一种新路?智能化下一步会不会成为中国产品的本质优势?你看手机市场都被国产品牌干翻了,汽车会不会也是个轮回?不过说白了,这仍然得看底层能力和创造力。有创新点可以吸引短期注意,多年持续进化才能撑起江山。
所以说最后还是要问,定价到底能杀到多低,能不能让大多数家庭捏着钱选它?要是能打破智能和智能价格的矛盾,那绝对有掀桌子的潜力。反之,要是还是高高在上,再多黑科技也只是“自嗨”。
让人期待的是年底上市,也期待春节前有没有真的能“开新车回家过年”的真实体验。如果真能做到“空间足、动力强、油耗低、科技全、价格香”,那大六座SUV市场,恐怕又得重新洗牌。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怕你卷,卷到最后看谁兜里的钱和心里的满足能对齐。”这些新车,能不能把车市变成一场人人都能得利的“全家桶”,就看这一仗怎么玩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