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庭长途自驾与城市通勤的边界被新能源MPV打破,充电效率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核心变量。全新高山、岚图梦想家与腾势D9作为30万级新能源MPV市场的标杆车型,均以“超快充”技术为卖点,但实际表现能否经受住极端场景的考验?本次实测将三款车型置于模拟真实出行的充电场景中:从10%电量启动补能,分别在高速服务区快充桩(120kW)与城市超充站(240kW以上)进行30分钟快充测试,并记录续航里程、充电速度衰减率及高温环境稳定性,揭秘谁才是新能源MPV的“时间管理大师”。
实测场景1:高速服务区“应急补能”效率
在京港澳高速某服务区,三款车型以10%电量接入120kW快充桩。腾势D9凭借双枪超充技术率先发力,峰值功率达118kW,10分钟内电量从10%充至35%,增加续航里程约120km(NEDC工况),足以支撑从服务区至下一个城市的路程。岚图梦想家智能多模驱动版紧随其后,峰值功率105kW,10分钟补能至32%,但因电池温控系统更激进,功率在25℃环境温度下波动较小,续航增加约110km。全新高山表现中规中矩,峰值功率95kW,10分钟充至30%,续航增加约105km,但其优势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更保守,长期快充对电池寿命影响更低。
实测场景2:城市超充站“极限挑战”
在上海某华为超充站(最大功率600kW),三款车型再次接受考验。腾势D9 EV版搭载的e平台3.0技术展现统治力,峰值功率飙升至180kW(受限于桩端输出),5分钟补能18%,续航增加约65km,15分钟电量从10%充至65%,增加续航约230km,这一成绩接近燃油车加油效率。岚图梦想家纯电版以800V高压平台反超,峰值功率175kW,15分钟补能至68%,续航增加约240km,且充电过程中车身温度控制更优,空调系统未因大功率充电而降频。全新高山虽未搭载800V平台,但通过优化电驱系统与电池预加热技术,在-5℃低温环境下仍能维持85kW峰值功率,15分钟补能至50%,续航增加约175km,对北方用户更友好。
实测场景3: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
在40℃高温的广州,三款车型在烈日下暴晒2小时后进行快充测试。腾势D9凭借电池直冷直热技术,将电芯温差控制在2℃以内,全程充电功率波动小于5%,30分钟补能至85%,续航增加约300km。岚图梦想家通过液冷板与相变材料复合散热,功率波动小于8%,但为保护电池,电量超过80%后充电速度显著下降,最终30分钟补能至82%。全新高山采用风冷+液冷双循环系统,功率波动达12%,但通过智能降流策略避免热失控,30分钟补能至78%,续航增加约270km,适合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用户。
技术解析:快充背后的“隐形战场”
三款车型的快充技术路线差异显著。腾势D9 EV版采用刀片电池+双枪超充架构,通过并联两个充电口提升电流承载能力,但需专用超充桩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岚图梦想家纯电版以800V高压平台为核心,配合4C超充电芯,在第三方超充桩上仍能实现150kW以上功率,但高电压对电网兼容性要求更高。全新高山则选择“普适性”路线,兼容400V与800V充电桩,通过自研SiC电控模块降低内阻,提升充电效率,但其最高充电功率受限于平台架构。
用户价值:快充如何改变出行逻辑?
实测数据显示,腾势D9与岚图梦想家纯电版在理想条件下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00km”,彻底打破新能源MPV的里程焦虑,尤其适合一二线城市用户高频次、短途补能的场景。
全新高山则以更均衡的表现满足跨省出行需求,其低温快充能力与电池寿命保护策略,更受北方家庭与租赁市场青睐。此外,三款车型均支持预约充电与谷电优惠功能,结合家庭充电桩,可将每公里电费控制在0.1元以内,较燃油MPV节省超60%成本。
市场启示:快充技术如何重塑MPV竞争格局?
随着超充网络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充电效率已成为新能源MPV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2023年支持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销量同比增长300%,而用户对“充电5分钟,续航200km”的期待值已达72%。这场快充技术的军备竞赛,不仅考验车企的电池研发能力,更关乎其与电网、充电运营商的生态整合能力。未来,谁能率先实现“充电网络+车辆技术+用户服务”的全链路优化,谁就能在新能源MPV市场占据先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