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比亚迪秦Plus这个6.98万的价格,我第一反应不是“值不值”,而是王传福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这不是卖车,这是直接抡着板凳冲进了隔壁日料店,把所有正在切生鱼片的老师傅连人带桌子一起踹了出去。然后对着所有目瞪口呆的顾客大喊一声:今天我请客,都别走了,谁走我跟谁急。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一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熄了直接揣兜里,突出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过去我们聊车,总喜欢谈什么品牌调性,什么技术传承,什么德味日系,大家假模假样地穿着西装,互相吹捧,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西装一撕,露出里面的背心和纹身,大喊一声:6万9千8,插混开回家!就问你怕不怕?
这一下,整个车圈,尤其是那些还在靠着卡罗拉、轩逸、朗逸过日子的合资老古董们,直接就坏了菜了。他们可能昨天还在开会,讨论怎么把车机屏幕做得再大一点,怎么把座椅加热的功率再调高一度。结果一觉醒来,发现家被偷了。不对,不是被偷了,是家直接被比亚迪用推土机给推平了。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说好的技术壁垒呢?说好的品牌护城河呢?怎么来了一个直接用价格打闪电战的雷电法王?
你跟比亚迪谈技术,他跟你说他有第五代DM-i,百公里亏电油耗2.69L,比摩托车都省,综合续航两千公里,从哈尔滨开到广州都不带喘气的。你跟他谈品牌,他跟你说他卖了240万辆,马路上跑的秦比共享单车都多。最后你没招了,想跟他谈谈价格,他直接给你一个6.98万,然后问你:“大哥,还有啥不满意的?要不我再送你个车载ETC?”
这一刻,所有的技术名词都显得无比苍白。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在“6万9千8”这个堪比修仙小说里禁咒一样的数字面前,都成了花里胡哨的PPT。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所谓“智能汽车”的中年人,早就悟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边的大爷躺得快,你那L4级的激光雷达也得当场宕机,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真正的智能,是让老百姓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比亚迪就悟了这个道。他把所有高大上的东西,都给你压缩成了一块“压缩毛巾”,价格就是那盆水,哗啦一下,一个配置齐全,能上绿牌,不用交购置税,用车成本低到发指的四轮沙发就出现在你面前。NFC钥匙、智能语音、移动电站,这些以前在二十万车上才敢想的配置,现在,6万9千8,全给你。加大加大加大,疯狂加大。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道诡异仙”式的精神。我不正常了,你们也别想保持理智。整个市场从存量竞争,瞬间变成了黑暗森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品品,是不是又特别贴切?以前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抢生意,最好的手段是研发新菜。比亚迪现在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自己在废墟上支个摊卖盒饭,一份五块,量大管饱。
至于版本怎么选?这问题问的就很多余。
家里有充电桩的,还用想吗?直接上EV版,8万9千8起步,每天通勤成本约等于不要钱,省下来的油钱都够你买好几斤猪头肉了。没桩的,或者是有长途恐惧症的,就上DM-i。日常通勤距离短,就那个6万9千8的55KM版,足够你每天在城里浪了。要是觉得不踏实,那就加一万,上128KM的,从此加油站于你如浮云。
当然,这种自爆式打法,也意味着比亚迪自身的利润可能比一张A4纸还薄,这是个问题。但对于我们这些只想买个代步工具的普通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不需要听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故事,也不需要为那些华而不实的所谓“黑科技”买单。
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省钱省心,配置还过得去的铁壳子。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6.98万的秦Plus值得入手吗?这问题就不成立。现在的情况是,你但凡犹豫一秒钟,隔壁买菜回来的大妈可能就直接全款提了一辆,用来拉白菜。所以,最终决定你能不能买到这车的,不是你的理智,而是你的手速。
就问你,气不气?反正合资车企现在的心态,应该是已经哭晕过去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