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比亚迪把发布会开成了“感恩会”。一边是240万老车主的掌声,一边是7.98万起的第二代秦PLUS DM-i、9.98万起的秦PLUS EV。国庆礼遇再降1万,等于直接告诉市场:别纠结,能打败秦的,只有下一台秦。
这个价格不止是“掀桌子”,是直接拆房
7.98万无异于让插混准入门槛一夜回到“燃油车时代”。同级合资燃油车自动挡起步价普遍9.5万+,购置税再加1万;秦PLUS DM-i直接包牌落地8万出头,还送绿牌、免购置税。
1万块“国庆红包”限时30天,等于官方二次官降。55KM版本原价8.98万,现在7.98万,降幅11%;420KM EV版本原价10.98万,现在9.98万。比亚迪用传统车企“清库存”的打法,卖的是刚上市的新车——现金流和规模优势一览无遗。
入门即“高配”,现在是最好入手时机
1. DM-i 55KM:馈电油耗3.8L、零百加速7.9s、6气囊+DiLink 4.0、OTA升级、NFC钥匙、VTOL对外放电。
同价位燃油车:1.5L自吸+钢轮毂+收音机,油耗7L。
2. EV 420KM:刀片电池+八合一电驱,冬季热泵,实测城市续航达成率92%;10万以内能跑500公里以上的纯电轿车,目前独一份。
3. OTA已推送20项新功能,包括车道级导航、萌宠桌面、无麦K歌。比亚迪把“常用常新”做成用户资产,变相降低换车频率,也锁死二手残值——新车越香,老车越保值,这是新能源市场最反直觉的闭环。
大家关心的所谓“丐版”,来看配置,也已经把燃油车“顶配”按在地上摩擦。
比亚迪为何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
1. 垂直整合红利:电池、电驱、电控全部自研,成本比外采低8%–12%。
2. 规模摊薄:秦家族累销240万,单车型研发费早已摊平;一条产线两班倒月产能6万台,固定成本被拉到极限。
3. 供应链期货:碳酸锂去年60万/吨,今年18万/吨;比亚迪提前锁价,电池成本每度下降300元,55KM电池包省出2000元,直接让利终端。
目前的成绩和政策
上市48小时订单破2.3万,部分4S店55KM版本已排产到11月底。
国庆礼遇1万元限时至10月31日,错过回涨1万。
地方补贴即将退坡:上海绿牌门槛提高、深圳3万地补年底结束,早锁单早省钱。
写在最后:价格不是终点,而是技术普惠的开始
7.98万,比亚迪把“DM-i”从黑科技做成日用品,巅峰之上再进阶,就像当年小米把智能手机干到799元——不是让大家买便宜货,而是让每个人都用得起好东西。
A级家轿市场,过去是合资“三大件”躺赚十年的舒适区;如今,秦PLUS用电机、电池、芯片新“三大件”,把门槛拆成6.98万,把体验抬到“越级”。所以,与其问“值不值得入手”,不如问“还有什么理由不买”。国庆7天,试驾30分钟,或许就能让你把燃油车钥匙永久放进抽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