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新规,直接宣告了“伪节能车”的倒计时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全面收紧,只有真正符合高能耗标准的车型才能继续享受优惠。
这意味着,过去靠堆电池撑续航的“伪新能源车”、插混车中“用电少烧油多”的车型,将彻底被清退出免税名单。 消费者在2025年底前抢购老款车,或是2026年后精挑细选新技术车型,将成为决定未来几年用车成本的关键选择。
一、政策转向:从“普惠”到“精准”,淘汰伪节能车
2024年至2025年,新能源车仍享受全额免征购置税,每辆车免税额上限为3万元;而2026年至2027年,政策转为减半征收,减税额上限降至1.5万元。
这一调整背后,是政策从“鼓励普及”转向“精准引导”的信号。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822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45%,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使得政策更需要聚焦于技术升级而非单纯拉动销量。
新规直接与2026年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4)和《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GB36980.1-2025)两大国标挂钩。
例如,纯电动车的百公里电耗要求提升13%-25%,插电混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大幅提高至100公里。 政策明确要求:“技术不达标,直接出局”。
二、技术门槛升级:纯电车电耗收紧,插混车需“真用电”
对于纯电动车,新规要求百公里电耗不得高于2025版国标限值,且重量超过3500kg的大型车(如特斯拉Model Y、蔚来ES8)也需遵守统一标准。 这意味着靠多装电池提升续航的粗暴方案将被淘汰,车企必须通过轻量化、三电系统优化来降低能耗。
插电混动车型(含增程式)的规则更为严格:
纯电续航必须≥100公里(旧规仅43公里);
电量保持模式下的油耗需低于国标限值的70%-75%(旧规无具体比例);
电耗模式下的能耗不得超过国标限值的140%-145%。
这些指标直接针对“插混车当油车开”的现状。 据调研,2024年插混车平均纯电续航已达114.2公里,部分低续航车型充电频率低,实际碳排放反而更高。 新规通过技术倒逼,要求插混车必须满足“真用电”条件。
三、行业冲击:老款车清仓倒计时,市场加速洗牌
政策设置了明确的过渡期:2025年12月12日前,车企需完成不符合新标车型的整改申报;逾期未达标者,2026年起将移出《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2025年第四季度,预计将出现老款新能源车的“降价潮”。 经销商为清理库存,可能大幅打折销售旧车型。 消费者需注意:2026年后购买未进入新《目录》的车辆,需全额缴纳购置税。 以售价30万元的车为例,2025年购买可免税3万元,2026年购买则需缴纳1.5万元税款;若购买50万元的车,税款更高达3.5万元。
四、消费者应对:购车时机、车型选择需精打细算
抢搭末班车? 警惕“过期车”风险
2025年底前购车,需确认车型是否在现行《目录》中且符合新规技术标准。 否则即便今年购买,2026年后也可能因目录调整失去免税资格。 例如,车企需在12月12日前将整改车型重新申报入目录,消费者购车前应通过工信部官网查询最新目录。
2026年购车:重点核查技术参数
新规实施后,消费者需主动核对三项指标:
纯电动车:百公里电耗是否低于国标限值;
插混车:纯电续航是否≥100公里,油耗/电耗是否达标;
所有车型:是否列入2026年新版《减免税目录》。
税务部门明确,购车时需依据《目录》、车辆免税标识及发票办理减税,缺乏任一条件均无法享受优惠。
换电模式车型的独特优势
新规对换电车型的计税规则特殊:电池与车身价格分开开票时,购置税仅按车身价格计算。 这对于蔚来等主打换电模式的车企构成利好,消费者可能因税负降低而倾向选择此类车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