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至冰点价,曾是豪华座驾的楼兰为何仍难撼市场?

69万到16万,这是一段跌幅惊人的旅程。如果说汽车市场是一个大舞台,那楼兰无疑上演了一场从光芒四射到低调沉寂的戏码。一款曾被誉为实力派代表的车型,为何在经历了如此大的价格震荡后,仍被市场冷落?空间大、动力好、内饰舒适,原本有众多优点的它,却最终卖了个“大众情绪冷淡”。它到底是“英雄迟暮”,还是被市场彻底误解?

跌至冰点价,曾是豪华座驾的楼兰为何仍难撼市场?-有驾

楼兰一面是备受汽车评测界夸赞的实力派,一面却是惨遭大众市场抛弃的冷门选手。支持者说它尺寸比汉兰达还要大,轴距长达2830毫米,堪称超值选择。而批评者则质疑它的CVT变速箱,并吐槽“不管其他多优秀,这款车开起来就是没激情”。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个认为它是被市场低估的有为青年,另一个直接贴上“不适合”的标签。那么楼兰真的如支持者所说被误解,还是市场才是对的?这里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而答案可能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就让我们从头说起,为什么楼兰最初能定到如此高价?那是因为它的定位确实高端。2014年楼兰第三代首发,以商务气息和豪华风格为卖点,核心受众锁定中层管理人员和精英阶层。从设计来显然它的目标就是希望这些人群能选择自己作为一种身份象征。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选择却走向了另一边:汉兰达、锐界和途昂更受欢迎,不少消费者不懂日系豪华品牌之间的区分,这也让楼兰首战告败。

跌至冰点价,曾是豪华座驾的楼兰为何仍难撼市场?-有驾

面对市场反馈,日产对楼兰进行了调整。动力方面,其使用了QR25发动机,与天籁、途达共享文本技术,号称用过不少“硬核配件”,把经济性和可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楼兰也拿出了全真皮内饰和在操作台保留物理按键的诚意,这在当时是一个亮点。然而这些改进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主因还是两方面:价格依然偏高,配置虽然诚意十足但无法与德系竞品相媲美。消费者的决策逻辑并不是简单的“物美价廉”,而是看它能不能带给自己一种特别的身份符号与体验。

到了真正低潮时,楼兰犯的最大战略错误还是它的产品调性与目标用户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中层管理人员确实需要一部靠谱、不失商务范儿又开着舒适的车来衬托身份,但楼兰的销售过程却让很多潜在消费者被劝退。问题出在哪儿呢?它看起来低调奢华,但很多人觉得楼兰“商务气息偏弱”,缺少了像汉兰达和锐界那种“吃鸡打怪都能带娃“的万能感。其次即使价格大幅跳水,消费者对CVT变速箱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缺乏刺激”。经济性虽然重要,但消费者更习惯追求一种驾驶的愉悦感。而最后一个问题更致命:在当年的市场中,楼兰几乎不再有任何存在感,广告投入不足、市场话语权被严重削弱,很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它出了新款。

跌至冰点价,曾是豪华座驾的楼兰为何仍难撼市场?-有驾

这些问题表面看是市场接受度问题,但实际背后是日产本身的品牌定位策略出了问题。楼兰曾被寄托了太多期望,但它却用一种“你用不用我都行”的态度面对市场,没有好好去讨好消费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你说他挺好,但就是觉得‘不顺眼’,开起来没啥热血的感觉。”楼兰既没有像汉兰达那样强势锁死家用车市场,又没有锐界那样在空间和性能上找到突破点,最终维持在“卖得动,但卖不好”的徘徊状态。

就在楼兰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的时候,日产却用了一招令人意外的策略。它试图在同级别市场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比如通过对价格策略和续航能力的调整,试图主打性价比和舒适风格。更神奇的是,它推出了一系列优惠叠加活动,有时甚至能让消费者以一个优惠买到近乎中配的车款。有人感叹,楼兰甚至不是上升流量,而是成了职场人的家庭备用车。

跌至冰点价,曾是豪华座驾的楼兰为何仍难撼市场?-有驾

这里有一个让人恍然大悟的真相,其实日产早已愿意让楼兰淡出去,专注在其他更能赚钱的产品线上。例如在新能源方向上,它的混动和EV系列早已强势杀入市场。有人说,看起来楼兰从高端跳到亲民,其实更像“战略弃牌”。如今消费者愿意以实惠的价格买楼兰时,实际上它早已失去了曾经定价上限的荣光。价格反映了市场的真实评价,而楼兰的价值则藏在那些真正了解它的人群手里。

楼兰现售车型普遍配置拉满,但销量仍无起色,这表面上是市场平息后的产物,但实际上它存在更加深层的困境——新能源车的全面崛起正在蚕食它的市场空间。如今,消费者对燃油车的接受度下降,而EV、混动汽车销量却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楼兰的燃油车市场几乎没有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跌至冰点价,曾是豪华座驾的楼兰为何仍难撼市场?-有驾

更难过的还有品牌偏差的问题。许多消费者更认同日产旗下的新潮车型,比如纯电的日产Ariya,而对楼兰这种传统风格的关注越来越少。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动下,楼兰被认为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崛起的阻碍仅仅是时间问题吗?显然不是。矛盾也在进一步加深,日产作为品牌并不想过度向传统燃油车倾斜,它有自己的品牌战略布局,不可能完全靠优惠来支持楼兰。楼兰的优势或许还能延续一段时间,但最终必将淡出市场。

如果你觉得楼兰惨淡是消费者“没眼光”,那可就太天真了。楼兰这种定位确实存在问题,其售价和市场对它的预期一度出现严重不匹配。消费者追求的是一部既有经济性又有驾驶乐趣的综合车型,而楼兰却占据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它太大气却不够讨喜,性能可靠但缺乏令人兴奋的亮点。楼兰过去的过高定价可能是为了定位高端,但如今的低价也无法让消费者买单,过犹不及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抛弃”。

跌至冰点价,曾是豪华座驾的楼兰为何仍难撼市场?-有驾

跌价和优惠后,楼兰是否有机会再迎春天?消费者真的这么排斥它,还是日产内部对它早有“放弃”的打算?你怎么看楼兰的境况,这款车未来会消失,还是会重新焕发光彩?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别害羞,说出你心里的“真话”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