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

停车场的入口像是一张饥肠辘辘的嘴,刚刚抽完一根烟的保安还没拍掉烟灰,音乐声就从临时搭起的舞台传来。杨紫的灯牌在人群里晃得发光,雷佳音的广告海报横幅上,墨绿色西装光芒四射。距离新品发布还有半小时,入口处已经能听到粉丝们在倒计时。你会以为这是哪个音乐节,其实是某车企的“重磅新品”上市发布会。前台、花絮、明星彩排、线下体验官照片墙——一切都像经过精密布局的案发现场,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车企与明星的暧昧关系。

换个角度设想,如果让你掏腰包,给一台“即将交付的流量机器”找个门面,你会愿意花多少钱,请一个明星来现场陪着走个过场,拍拍照、录个短视频?是要签长期“婚约”,还是搞场一夜情的“快闪”?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诞,但偏偏是现在绝大多数主流车企负责人日常要面对的现实。道理很简单:车市堪比修罗场,想博眼球,不烧钱请明星站台,和骑自行车去酒吧一样尴尬——显得坚守本心,其实未必考虑周全。

如果抽去花里胡哨的头衔和对外发布的辞藻,车企跟明星的合作其实像一场非常精密的分级博弈。“品牌代言人”“体验官”“品牌挚友”“时尚鹏友”——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号背后,其实暗藏一句潜台词:你到底想干多久,凭什么要价这么高?

有个行业共识是:不是所有的“代言费”都值同一个价。全球品牌代言人、全线产品代言、系列车型、甚至单车专属体验官,细分下来的合作模式,比侦查流程还复杂。区域越小,产品范围越窄,报酬就越清淡。行业内部流传的“价码表”早就说明白:动辄千万级的长期合约,留给当红艺人和顶流品牌,而“短期体验官”早已成为绝大多数车企的心头好。

例如,据一线自主品牌公关透露,现在请一位一线大陆明星走个场、玩一场站台,50万元上下就够了——带一次出场,三个月宣传物料使用权,三个月一过该撤场就撤场,执行完流程互不拖欠,仿佛连分手都自带条款。这点钱,足够请来粉丝哭天抢地、媒体高潮的热闹场面。至于三个月后品牌和明星谁记得谁,一笑过后,皆成路人。

为什么现在车企和明星的“恋爱”越来越短?原因几近赤裸。一是降本增效——市场竞争白热化,每一分预算都要用刀切。耗千万签个“死忠团”,不如分散成几十个短周期合作,每个明星带来一波流量漩涡,发动机才刚预热,就换人点火。二是规避塌房风险——明星频放“社会性炸弹”,一夜从顶流跌成票房毒药。品牌方自然变得“见好就收”,短期合作,即便明星一觉翻车,也能跟品牌迅速切割,舆情危机不过昼夜之隔。

不过,纵然道理朴素,执行起来未必一直顺利。从实践看,能被称为“全球/品牌代言人”的,十里挑一。其余的,大多是“速食合作”。今年小鹏新品上市,为不同车身色号办了好几场“明星助阵”,没几个人能对号入座,但营销声浪却一浪高过一浪。你可以说他们小气,也可以说他们精明,反正下一个“鹏友”还在路上。

看似“日抛化”主宰市场,其实主流车企在选人上也自有盘算。谁最合适?港台老牌艺人是“安全牌”:任贤齐、张柏芝、王心凌,路人缘过硬,舆情收割机的风险接近零。相比新晋流量小花、小生,还没等人设稳定就一夜变天,“老熟人”更让甲方觉得安心。只是有时候,这种稳妥也带点中年危机,失去了创新的锐气。品牌方往往也深知,与其争做头牌,不如分批押注多个保险轮胎,哪边爆胎都不至于全军覆没。

然而,品牌有时也会打自己“脸”。前些年立flag不请代言人的理想汽车,最终也低头认“星”。李想那句“车主是最好的代言人”,如今早已被易烊千玺的大幅广告牌取而代之。蔚来的“代言人必须先是车主”,到了NIO Day,也搞起了莫文蔚的热搜。不怕打脸,只怕没人记住品牌发过誓,反正流量一波又一波,谁还管曾经说了什么。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有趣的是,即使大家都在玩“日抛”,各家的选人本事却千差万别。有的车企选人如做DNA鉴定,气质、路人缘、公司价值观逐项体检。选对了胡歌,稳定输出高质感;选错了金晨,三观频频对不上号。还有些企业,年年换面孔,从“诺贝尔数学奖得主”到“社恐影帝”,像极了侦探排查嫌犯——但每一次“阴沟翻船”都是一次品牌公信力自杀式打折。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在这个暗流涌动的市场,每一个代言人都是双刃剑。明星本质是泛化的“社会符号”,你觉得正能量,未必别人认,背后的争议和信息差,与品牌“明察秋毫”的期待往往错位。最让人无奈的是:尽调做得再严密,也挡不住人心成谜。室内情绪、粉圈动态,谁也算不准哪天会出乱子。

如果说警队抓人靠的是证据链,品牌选人靠的可能更多是直觉和经验。玄学的地方就在这里——你可以设无数道防线,但终究还是要“搏一把”,赌气质、赌路人缘、赌不会半夜爆雷,赌舆情不翻车。骑虎难下,不如随机应变。“抓坏人”讲究证据,选代言人,有时还真靠点运气。

回头看,这套看似眼花缭乱的明星“联姻”流程里,真正高级的是那些能把自己气质与品牌深度绑定的合作。一些品牌审美在线、自我定位清晰,选谁都不走样、谁来都沾光。反观某些年年招黑、屡屡出现不匹配事件的品牌,或许问题早已不是明星选得不对,而是自身形象定位自乱阵脚。选不好“代言人”,何尝不是品牌揽下“案发现场”的第一份责任?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车企新品发布,明星走场助阵,代言合作方式多样-有驾

最后,营销界的“日抛式恋爱”是否会过时,谁也说不准。只是当所有车企都在“浅尝辄止”,很快没有人会记住谁跟谁上过车,谁又陪谁喝完这杯流量鸡尾酒。然而,一个令人难解的谜题始终横亘在台前幕后:在这个风险与回报如影随形的市场,品牌与明星之间,究竟要怎样的绑定与距离,才既能借力又不会反噬,还能真正在大众心智留下名字?你说这是理性定价,还是听天由命,其实也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