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造车圈真是越来越热闹,谁也没想到合资新能源车这波突然能火到这个程度。以前大家说新能源,想到的都是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这种自主或者国际大牌,结果这次一堆合资品牌的新车型,比如什么别克至境L7、长安马自达EZ-60、东风日产N7、广汽丰田铂智3X,硬生生在市场上搅了不少水花。你说这些合资车企以前也不是没出过电动车,只不过销量一直就不太给力,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在油车基础上整出来的“油改电”,体验不如人家自主品牌。可这次不一样了,出了新平台新架构,咱们得说,人家终于有点意思了。
先说说至境L7,上市才十天就已经收到1.2万台订单,这速度其实很猛了。别看咱们自主品牌经常月销过万,合资车企以往做新能源可没这成绩。你到别克店里去看看,原来卖得最火的是GL8这种车,现在至境L7一下变成主角,店里的客流量多了五成,有员工一周就卖了十来台,客户进店十分钟就拍板买车,这说明啥?肯定这车本身确实抓住了消费者需求,要不不会有这效率。
再看看长安马自达EZ-60,原本店里卖得最好的是CX-5,这车在当地属于扛把子的。但EZ-60上市后,试驾一开放,直接把客流给带起来了。销售人员都说,现在很多客户就是冲着新能源来的,成交速度和原来的燃油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短短不到二十天,一家店就卖出了三十台,这在合资新能源领域算是爆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东风日产N7和广汽丰田铂智3X身上。N7虽然优惠不多,现金就三千块,但订单一天一个样,几乎每天都有新客户来订车。铂智3X更是厉害,有国补、厂补,加起来优惠快两万了,还有零利息贷款什么的。卖得好的直接让销售人员对新能源车也有了信心,大家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推燃油车了。
而且,合资品牌这波新车,终端售价非常硬气,比如EZ-60根本没什么现金优惠,只能送点贴膜、脚垫这些小玩意,售卖模式也接近直营,价格没得谈,订单全线上走,发票都是厂家开的。还别说,这种“不给优惠”反而让消费者觉得车辆很“高端”,买的人也不少。
现在问题来了,车是卖得猛,但现车数量跟不上,这也反映了合资品牌对市场变化有点猝不及防。比如东风日产内部最早给N7定的月销量目标才三千,后来逐步涨到七千,可上市后订单直接破万,只能让供应商临时加产,生产线全员加班,现车紧俏,提车最快也得三五周。这种场面,之前自主品牌做过,现在轮到合资品牌了。
别克至境L7这回事儿也一样,现在订车最快得等到下个月,而且都是厂家按订单发车。真实情况是,很多合资新车目前在市面上“现车少,订单多”,客户基本都要等。这种供不应求的场面,充分说明合资品牌这波新能源汽车确实做对了什么,不是以前随便搞两个油改电就想混混市场了。
那问题来了,合资品牌这次到底做对了啥?说白了,就是他们终于明白中国消费者在意啥,能花十五六万的钱,肯定要智能化配置,实用性不能差,还得讲性价比。以前合资车卖电车,多数还是在燃油车平台上改一改,技术、体验都不如中国自主新势力。这次,合资车企陆续用上了自己的全新平台,比如日产的天演架构、别克的逍遥超级融合,产品定义从设计、底盘到软件都做了升级。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现在合资品牌不再孤芳自赏,要啥都自己干,而是积极和国内头部科技公司合作。你看,东风日产和宁德时代、别克和华为、马自达还有Momenta、地平线这些都是智能化领域的一把手。这些合作能让合资车型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方面和自主品牌打个平手,部分功能甚至还能更胜一筹。比如别克用到了SA8775P芯片,直接把算法能力做到行业顶尖,体验自然不一样。
说到底,本地化和技术合作把合资品牌的短板补上了,其实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多信心。像大众、丰田这种全球大厂,本身在车的安全、做工上一直有好口碑,现如今把新能源能力也提升上来了,消费者就愿意趟进来试试。
而且这波合资新能源新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平台,不是以前那种油车拉个电池就充数。这一点非常重要,老百姓买车最在意实际体验,谁都想要动能强,充电快,空间大,还要实用。这些点合资新平台都在努力补齐,比如N7就是天演架构下的首款新能源车,产品定位直接剑指家庭用车,至境L7定位更年轻和智能。
市场火起来之后,合资品牌当然动作加快。你看别克之后马上规划MPV、SUV的新能源系列,长安马自达也全面转型新能源,后面还有一批新车,连一汽-大众都宣布要出十款新能源新车型,计划未来几年把市场占有率拉起来。
当然,别光看眼睛看到的热闹就以为合资品牌真稳赢了。说实话,合资新能源车现阶段还是刚起步,一辆车成爆款容易,多款长红才是难事。自主品牌近几年进步快得惊人,不光有新技术,网络和服务也完善了,合资品牌要想大面积抢市场,还得持续推新品,保证每个产品线都出爆款。现在大家都在抢“新能源第一阵营”,合资品牌的优势还是在制造工艺和安全这些细节上,但智能化、定制化这些仍需要和中国本地深度结合。
对于车企、经销商来讲,短期销量大涨肯定开心。但从长远看,眼下订单再多,还是得保证产品力、服务跟得上,不然消费者一旦有更好选择,回头率就会低。未来市场还会有很多变量,一是电池技术和智能驾驶体验能不能彻底突破,二是价格战带来的竞争到底鹿死谁手。谁家布局稳、研发快,谁家能打。现在合资品牌已经算是睡醒了,但自主品牌没偷懒,各种新车型都在憋大招。
总之,这波合资新能源的爆款其实不是偶然,更多是市场和技术变革给到他们机会。当合资车企愿意放下自己过去的包袱,正视中国消费者需求,搞好本地化,把智能化和体验做出来,市场自然会给他们回报。但别忘了,成一个爆款容易,想成为全线爆款,能力和积累还得继续提升。
咱们消费者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不论买哪类新能源车,选择都大大丰富了。合资和自主间的竞争让车价越来越透明,智能化功能越来越普及,服务也更到位。未来汽车市场只会更热闹,大家伙儿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车,这才是最关键的。至于谁能长久保持爆款热度,就看谁更懂市场,更懂中国人,更舍得投入,谁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