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

相信不少开过车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当车速提到每小时一百二甚至更高的时候,会感觉方向盘好像变轻了,车身也有些发飘,心里不免会有些发慌,下意识地就会握紧方向盘,放慢车速。

这时候,如果车里坐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他很可能会告诉你:“你这车太轻了,所以跑快了就飘,你看那些德系车,自重大,跑高速就稳当多了。”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成了很多人心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但是,汽车在高速上发飘,这口锅真的应该完全由“车重”来背吗?

事情的真相,可能和我们想的有些不太一样。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简单了解一下汽车在行驶时都受到了哪些力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车子有重力,也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这个力让它能待在地面上。

同时,地面会给它一个向上的支撑力。

发动机提供向前的牵引力,而空气和轮胎则会产生向后的阻力。

在正常速度下,这些力相互之间维持着一种平衡,车子就能安稳地行驶。

可一旦速度快起来,尤其是上了高速,空气这个平时看似温和的东西,就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会分成两股,一股从车顶上方流过,一股从车底下方流过。

由于大部分汽车的车顶都设计成流线型的弧面,空气从上方流过的路程要比从下方平直的车底流过的路程更长。

为了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车顶上方的空气流速就必须比下方的快。

根据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原理,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力就越小。

这样一来,车顶上方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而车底下方则是一个相对的高压区。

这个压力差就会在车底形成一股向上的托举力,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下面抬着你的车。

车速越快,这股托举力就越强,当它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削弱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抓地力,从而让你感觉到车子“发飘”。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这么一听,好像增加车重确实是个好办法。

车子越重,自身的重力就越大,自然就能更有效地对抗这股向上的托举力,就像用一块大石头压住一张纸,风再大也吹不跑。

这个逻辑本身是没问题的。

但是,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业产品,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性能,不能只顾一头。

如果单纯为了高速稳定性而把车造得特别重,那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就是油耗会显著增加,这在油价日益高涨的今天,是每个车主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其次,过重的车身会让车子变得非常笨重,加速慢,刹车距离变长,操控性也会大打折扣,开起来的感觉会很迟钝,失去了驾驶的灵活性和乐趣。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所以,在汽车工业追求轻量化、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靠增加重量来换取稳定性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也不是现代汽车工程师们会选择的路径。

那么,既然不能简单地靠增重,聪明的工程师们又是如何解决高速发飘这个问题的呢?

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了更核心、更关键的几个方面:底盘的构造、悬挂系统的调校以及车辆的重心设计。

首先是底盘。

我们可以把底盘看作是汽车的“底板”。

一个设计优秀的底盘,它的底部应该是尽可能平整的。

这样一来,当空气从车底流过时,就能非常顺畅、快速地通过,不会产生过多的干扰。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相反,如果一个车的底盘坑坑洼洼,各种管道、零件都裸露在外,那么高速气流在通过时就会在这些地方形成各种小的漩涡和乱流。

这些乱流不仅会增大向上的托举力,还可能对车身产生不规则的横向或纵向的冲击,让车身姿态变得不稳定,从而加剧发飘和晃动的感觉。

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为了保护底部的电池组,都把底盘做得像一整块平板一样光滑,这在空气动力学上就具有了先天的优势,对提升高速稳定性大有裨益。

其次是悬挂系统。

悬挂就是连接车轮和车身的那套复杂机构,它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行驶质感。

一般来说,悬挂调校偏软的车型,在城市里低速行驶时,能够很好地过滤掉路面的颠簸,乘坐起来非常舒适。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但这种“软”的特性在高速上就可能变成一个缺点。

因为悬挂软,行程长,它对车身姿态的支撑和抑制能力就比较弱,在受到侧风或者空气托举力影响时,车身就容易产生像坐船一样忽忽悠悠的晃动感,让驾驶者缺乏信心。

而悬挂调校偏硬朗的车型,虽然在过减速带或者走烂路时会感觉比较颠,舒适性有所牺牲,但它能为车身提供非常强有力的支撑。

在高速行驶时,它能有效地抑制车身的侧倾和上下浮动,把车轮牢牢地“按”在地面上,路感更清晰,给人的感觉就是底盘扎实、沉稳。

再者,车辆的重心高低也至关重要。

重心越低,车辆就越稳定,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不倒翁一样。

赛车为什么都趴在地上,就是为了追求极致的低重心。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较低的重心不仅可以减少进入车底的气流量,从源头上削弱空气的托举效应,还能在车辆过弯时有效减小车身侧倾,让车辆的动态极限更高,操控更稳定。

当然,除了底盘、悬挂和重心这三大核心要素,轮胎的规格和车身的外形设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轮胎是车辆与地面唯一接触的部件,它的抓地力是安全行驶的根本保障。

轮胎越宽,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越大,通常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在高速行驶时,强大的抓地力能够更好地抵抗各种外力对行驶轨迹的干扰。

而车身的流线型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引导空气平顺地流过车身表面,减少空气阻力。

比如我们经常在一些性能车上看到的尾翼,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高速时利用空气给车尾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增加后轮的抓地力,防止车尾因气流紊乱而产生摇摆。

高速发飘不怪车轻,三大原因揭秘,老司机都震惊-有驾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头看那个“日系车轻所以飘,德系车重所以稳”的传统说法,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和过时的认知。

在过去,很多日系家用车的确更侧重于燃油经济性和城市驾驶的舒适性,因此在设计上可能会采用相对较软的悬挂、较窄的轮胎,底盘的平整化处理也比较一般。

而德系车则因为其本土有不限速高速公路的行驶环境,所以在设计之初就非常注重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悬挂调校普遍偏硬,轮胎规格也更高。

这些设计取向上的差异,共同造成了两者在高速行驶感受上的不同,而并非简单一个“车重”就能概括的。

如今,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大车企,包括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都在轻量化、底盘调校、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通过使用更高强度的轻质材料,现在的汽车可以在保证车身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把重量控制得很好。

同时,工程师们通过无数次风洞试验和精密的底盘调校,让很多车重并不大的车型也拥有了非常出色的高速稳定性。

所以,在今天,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老眼光,单纯地以车重来判断一辆车在高速上稳不稳了。

它背后涉及的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造车理念和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