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

文章由青茶整理。

前言

曾经被调侃为“铁疙瘩”的磷酸铁锂电池,如今变成了特斯拉、宝马、丰田、现代等车企争相追捧的热门货。

它的逆袭不光靠成本优势,还意味着产业逻辑的彻底翻转。

到底为什么曾一度被认为落后的技术,最后竟然成功打入了全球市场呢?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铁疙瘩”变香饽饽

磷酸铁锂电池(LFP)的崛起,可以说是新能源车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之一。

十年前,行业普遍看好的还是三元电池(NCM、NCA),它们的能量密度更高,续航也更长,像特斯拉Model S、日产Leaf这些热门车型,都是用的三元电池。

那时候坚持用LFP路线的比亚迪,在大家眼里就像是技术还落后的代表。

西方车企里的高手们普遍觉得,续航里程才是电动车的命根子,而能量密度不够的LFP根本看不到啥未来。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电动车发展中两个更重要的方面——成本和安全性。

LFP有两个主要的优点:第一,原料成本低。它完全不用贵得掉眉毛的钴。而且,早期锂钴电池每千瓦时得用到0.95公斤钴,三元电池也需要0.4公斤钴。

这就说明,在原材料方面,LFP天生就占点便宜。

第二呢,就是安全性能特别强。LFP的热稳定性比三元电池更加出色,不太可能会着火或爆炸。在这个电动车起火事故屡见不鲜的时代,这点尤为关键。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2016年,国内政府推出了补贴措施,偏向于鼓励续航更长的车型,结果直接让LFP的市场前景变得岌岌可危。

比亚迪甚至被迫在唐100、宋EV这些车型上换用了三元电池。

到了2019年中期,三元电池的市场占比达到了70%,反观LFP只剩下30%,基本上快被边缘化了。

就在大家都觉得不看好时,比亚迪凭借一项创新逆转了局势。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在2019年,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

这种设计省去了传统模组的步骤,直接把长条形的电芯排在电池包里,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整车续航能超过600公里,而且成本比同级的三元车型低了5到12万元左右。

刀片电池还经过了“针刺试验”,就是用钢针戳穿它,结果依旧不着火也不炸,挺牛的。

这个视频在全网火得不行,完全打破了大家对LFP“低端”的偏见。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刀片电池一出现,就像扔了一颗石子进平静的湖水,立马激起了轩然大波,搅动了整个行业的格局。

宁德时代很快就跟上了步伐,推出了CTP(Cell to Pack)技术和麒麟电池这类新方案,不但提升了LFP电池的性价比,也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到了2021年,LFP电池的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了三元电池,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到这步,LFP算是完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逆转局势。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中国电池席卷全球

要说技术革新是LFP扭转乾坤的起点的话,那原材料价格大跌和专利到期,绝对是它登顶的“助推器”。

从2022年到2024年,锂电产业链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跌宕起伏,变化不断。

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52.5万元吨猛降,到不到10万元吨,跌幅足足有8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价格也从16.4万元吨下降到4.2万元吨,降幅达74%。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整个供应链的产能使用率猛地掉了一大截,有些企业的甚至跌到了40%。

这次“血洗”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压得喘不过气,纷纷倒闭,但也让那些挺过来的幸存者享受到了空前的成本优势。

同时,LFP的核心专利在2022年到期啦,意味着任何厂家都能免费用这项技术,完全没有限制。

就算各国开始拼命追赶,结果发现中国的企业早就把供应链玩得炉火纯青,早已打磨得十分成熟了哟。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从矿石采集到正极原料,再到电池芯生产和整车组装,中国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完整、规模庞大又运转高效的产业体系。

就算欧美的厂家想模仿,也得从头开始干起,意味着差不多得等上十年左右。

也就是说,哪怕美国对中国的电池征收高达120%的关税,情况依旧挺难堪:在美国本土生产的LFP电池,仍然比不上进口自中国的那种划算。

特斯拉上海工厂买的电池,被装到了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 3里;宝马和奔驰在欧洲的电动车,也得靠比亚迪和宁德的供应才能搞定。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这种状况,导致全世界的产业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欧美那边常挂在嘴边的套路是“掌握关键技术,靠专利和供应链封锁来争优势”。

如今,中国通过大规模生产、低廉的成本以及开放合作的方式,成功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

比亚迪一旦将刀片电池向外界开放,丰田、福特等品牌就纷纷抢着下订单。而宁德时代也把CTP和麒麟电池推向了全球市场,搞得国际市场热闹非凡。

这个时候,LFP电池也开始抢占电动车之外的市场,特别是在储能这块,发展得那叫一个快!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昔日的储能方法主要是抽水蓄能,这个方案嘛,需要大跨度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周期也长,花费自然不低。

而LFP储能系统就不一样啦,它特别灵活:只要有个装满电池的集装箱,随时可以拉到现场用,方便得很。

因为电池价格直线往下走,LFP储能方案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火速普及起来。

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同比猛增了120%,达到了90GWh,可以说一个崭新的市场正迎头而来,火热到不行。

换句话说,LFP不仅在电动车市场里大获全胜,还在全球能源版图上,稳稳站好了中国企业不可动摇的领导位置。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中国的下一个十年

LFP的崛起不过是中国新能源行业大戏的开场白罢了。

让人真正觉得振奋的是,中国企业几乎在所有可行的技术路线都抢先一步布局,搞出了“多路齐发”的战术。

起初是LFP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在磷酸铁锂里加点锰元素,搞出LMFP(锂锰铁磷酸)这种体系,能明显搞提高能量密度。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厂家都在推动LMFP的规模化生产,旨在让LFP不仅依旧安全又便宜,还能在续航方面有所提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与现有的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也更强。

虽然还在技术验证的阶段,但中国的企业已经领先一步啦。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打算在2025年搞定技术验证,然后在2027年推小批量生产。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一旦固态电池搞定,电动车的里程和安全性能肯定会有大跨越。

再说说钠离子电池吧,和锂比起来,钠的储量不是一般的多,分布范围还广,价格也更亲民。

中国公司已经搞出了第一代钠电池,打算在储能啥的应用方面走在前头。

这就说明,未来电池的价格还会有再往下压的可能。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这些布局反映出中国新能源产业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

跟西方那种“孤注一掷”、押在单一方向的策略不一样,中国企业走的是“全方位覆盖”的路子:不管未来市场怎么变,中国都能确保自己保持领先。

更关键的是,这种优势不仅表现在技术上,也同样反映在产业结构与组织模式上。

中国公司擅长利用供应链的整合、规模化制造以及工艺的优化,不断降低成本。

这能力一出,让全球产业只能跟着中国的步伐走,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如今的局势就是这样:特斯拉在柏林工厂用上了比亚迪的电池,美国的储能项目不得不选择宁德时代的方案,欧洲市场上的新能源车背后也都离不开“中国电芯”,国际竞争的格局已经被彻底重塑啦。

现在这个时候的关键规则不再是“谁的技术最尖端”,而是“谁的技术最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而这一原则,恰恰是中国制造最大的优势所在。

接下来十年,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取得重大突破后,中国不仅会在新能源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还将在全球能源变革和碳中和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

中国制造再次引领全球热潮,国际巨头纷纷争购时代已至-有驾

结语

关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故事,就像是中国制造的一段逆袭传奇。

它曾经被全球看作那种“铁疙瘩”,不值一提,但用了十年时间,就变成了各大巨头争抢的战略资源,真是令人惊讶的华丽转变。

以前,西方主导的那套模式一直强调技术的先进和稀缺性,而中国偏偏走的是实用性强、可以扩展且成本又能控制得住的路子。

证明了一点,这才是能真正改变世界的关键力量。

如今,LFP电池已经为中国打开了一条能源高速公路,未来的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LMFP,也正在为中国铺就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

就在全球大牌纷纷争相采购中国电池的那一刹那,一个由中国引领的新能源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