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年头魔幻的事儿太多,你掏一百来万买台车,还没捂热乎呢,网上已经替你吵成了一锅粥,这感觉就像什么呢?
就像你刚在朋友圈晒了张马尔代夫的度假照,底下评论区就已经在讨论你这P图技术是不是又进步了。
今天这台132万起步的迈巴赫就是这么个自带“腥风血雨”体质的家伙。
一看到那张能把黑夜晃成白天的“银河系”前脸,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设计师是不是科幻片看多了?
生怕外星人降落时找不到停机坪。
果不其然,网上的“道德警察”们闻着味就来了,各种“何不食肉糜”的论调层出不穷:“七百马力市区堵着不憋屈吗?纯属给社会添堵。”
“这不就是个移动的KTV包厢吗?又土又豪。”
句句在理,字字诛心。
可最有意思的就在这,那边骂得唾沫横飞,这边4S店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仿佛这俩说的是两个次元的事。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勒布朗·詹姆斯,他决定把天赋带到南海岸的时候,克利夫兰的球迷烧球衣、竖中指,恨不得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可迈阿密的球迷呢?
开香槟、放礼炮,就差没给他立个雕像了。
你看,同样是“决定”,换个地方,评价体系能差出十万八千里。
这台迈巴赫,眼下就享受着詹姆斯同款的“冰火两重天”待遇,一半人想把它踩进泥里,另一半人则把它捧上了天。
咱别老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位思考一下。
当你把身子扔进那张据说是Nappa真皮缝制的后排座椅时,之前听到的所有噪音都自动被屏蔽了。
那感觉,就好像你正戴着最顶级的降噪耳机,而整个世界都心甘情愿为你按下了静音键。
什么参数、什么油耗,在那一刻都显得特别……不重要。
车门关上的瞬间,你就拥有了一个移动的“结界”,隔绝了外面所有的纷纷扰扰。
这车的动力,压根就不是用来跟那些炸街的“鬼火少年”们拼起步的,那种廉价的快感留给他们自己就行。
它的存在感,体现在一种不动声色的绝对掌控力上。
你悠哉地行驶在高速路上,想超个车,根本不需要听见发动机有什么声嘶力竭的咆哮,你甚至都感觉不到变速箱在换挡,只是脚下稍微用了点力,旁边的车就像是被按了快退键一样迅速消失在后视镜里。
后排的大佬可能眼皮都没抬一下,谈话的节奏都没被打乱。
这种“于无声处见真章”的底气,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彰显实力。
这哪是开车,这简直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权力宣告。
当然了,德国那帮造车的工程师,玩的就是一个心理学。
他们故意把高配和低配的配置差价搞得跟鸿沟一样,入门版啥都有,就是没那个能在后排指点江山的小桌板。
这不就是在明晃晃地告诉你:“老板,再努努力,就能摸到权力的具象化版本了哦。”
还有那个夸张到离谱的22寸大轮毂,明眼人都知道这玩意儿会牺牲舒适性,可为什么老板们还趋之若鹜?
图的就是那份“人无我有”的稀缺感。
车一停,那四个大脚丫子,就像是猛兽露出的獠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路人:“这,不是一台普通的S级。”
说到底,花这笔钱的人,买的早就不是一台交通工具那么简单了。
他们买的是一张通行证,一张能让他们在不同社交圈层里自由穿梭的“VIP卡”。
你花钱,买的是别人在饭局上主动给你让出主位的敬畏;是你随手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扔时,周围瞬间安静下来的那种满足感。
这玩意儿就像劳力士,谁都知道它走时不见得比你的苹果手表准,但它能让你在需要的时候,不用开口,别人就知道你是谁。
这台车,更像是一个社会的“显微镜”。
有的人在镜片下看到了阶级的固化和财富的炫耀,有的人则看到了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奖赏。
没有绝对的对错,无非是屁股决定脑袋。
而对于那些手握订单的人来说,他们早就过了需要向别人解释什么的阶段了。
他们不关心这面镜子到底照出了什么,因为游戏规则,就是他们定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