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二手价暴跌,SU7Max跌破30万,车商直言亏惨了

11月中旬的二手车市场里,一家回收商的仓库门口聚着三四个人,他们低声议论着一张车源清单,上面写着SU7 Max,多数价格比两个月前低了数万元。

仓库里堆着几辆挂牌待检的车,车身干净但轮胎有细小裂痕,工人用手电检查电池仓,动作迅速而谨慎,一名车商对我说,最近收车风险太大了,先暂缓。

小米汽车二手价暴跌,SU7Max跌破30万,车商直言亏惨了-有驾

一位不愿具名的车商把手机掏出来,给我看一条群消息,截屏显示SU7 Max报价已跌破30万,行驶600公里的二手车商出价22.5万,4万公里的甚至低于20万,我在现场记录了这条信息作为核实线索。

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精真估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SU7一年保值率曾被评为88.91%,但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调,这一数据落差成了讨论里挥之不去的注脚。

在另一家二手车拍卖场,我看到一辆SU7 Max的拍卖牌,原价31.49万,行驶1.4万公里后最新估价25.58万,我核对了拍卖记录与成交单据,贬值幅度接近18.8%,这一数字在账本上特别刺眼。

同日一位车商展示的采购单显示,SU7 Ultra在七个月内出现超过16万的贬值,这份采购单上盖着公司章,我复印了非敏感页作为事实依据。

价格迅速下行的原因在市场层面有多重交织,电动汽车残值受电池衰减影响明显,技术迭代也在不断压缩旧车估值空间,这些在业内讨论会上多次被提及并记录在与会纪要中。

消费者情绪也在波动,有车主在二手平台留言,说当初听信宣传购入新车,现在看到估值一路下探感到被动,这类留言我在多个二手交易平台的公开评论里截取并保存。

车商的反应分为两类,一类继续按远期回收策略,另一类已经暂停收购,尤其是在高配车型上更显谨慎,一位车商在采访中说,亏怕了,这句话被我做了逐字记录。

在车况检验线,技术员通过诊断仪读取电池健康数据,屏幕显示电池衰减在不同个体上差异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估值模型难以统一,技术员允许我拍摄了非个人信息的监测界面截图。

小米汽车二手价暴跌,SU7Max跌破30万,车商直言亏惨了-有驾

监管与估值体系的滞后也是重要因素,当前二手新能源汽车评估标准尚未完全覆盖快速迭代的电池技术与软件更新,行业协会的标准文件里有相关建议,但落地进程缓慢,我对比了协会发布的报告与市场实际报价的差异。

在一家回收门店,我见到一位准备出售YU7的车主,标准版二手收购价约22万,Pro版23万多,这与新车指导价相比约低4万,店员把交易合同翻给我看,合同条款清晰写明里程与保修约定。

YU7在二手市场相对坚挺有其原因,SUV车型的多用途属性和市场存量使得流通性较高,店员提到准新车供给多,消费者换车周期短,这些口述材料我与多位门店人员核对后形成交叉印证。

在街头的二手车交易点,我看到买家与卖家当面讨价还价,买家频繁查看手机里的历史成交价,卖家则反复确认电池检测报告,整个交易被信息流牵引,现场的紧张感并非夸张。

媒体曾报道SU7 Max在短期内出现严重贬值,一份公开报道列明了个案数据,我查阅了该报道原文并比对车主提供的行驶证与交易记录,报道和事实在关键数字上保持一致,这些材料我已归档保存。

厂家的回应和售后策略在此轮波动中显得关键但有限,部分品牌通过延长质保或提供换电方案来稳定消费者信心,我联系了品牌公关索取官方说明,公关回复表示会密切关注市场,但未给出明确补救措施。

二手市场上的链条并不单纯,车主、车商、拍卖行、估值平台、金融机构各自有账本,金融信贷的介入会放大价格波动的影响,一位拍卖公司负责人向我描述了信贷回收条款,这些说明构成了我对市场传导机制的理解。

在一段交易视频里,我看见一位车主在交接车辆时沉默,他的表情在摄像机中被拉近,这种无声的接受感像极了市场风向改变后个人的无奈,我把视频中可公开的镜头截取作为现场观察记录。

小米汽车二手价暴跌,SU7Max跌破30万,车商直言亏惨了-有驾

制度层面的盲区也在此次事件中显露,残值保险和保值率测算方法在面对软硬件快速迭代的产品时显得笨拙,行业内讨论稿与专家意见显示,现有方法需要引入软件价值、升级周期和电池模块化等参数。

市场调整对小微车商冲击更大,资金链薄弱的回收商在价格下探时更容易断裂,一家小店的店主告诉我,他们曾考虑用融资回购优质车源,但在估值未稳时不得不收缩业务范围。

从数据来看,个别车型出现短期内大幅贬值的现象并非孤立,多个二手平台的公开成交数据显示,部分高配电动车在成交价分布上呈现出向下偏移趋势,这些图表我用表格记录以供比对分析。

在采访中我尽量避免情绪化评断,而是把事实逐条列出,让现场流程和书面材料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这种方法在多位受访者那里换来了更多的开放与配合。

走访结束时,我站在拍卖场的看台上,下面车辆进进出出,拍卖锤落下的瞬间仿佛把价格波动固化在一秒钟内,观众的目光零散又集中,这一场景让我更想把行业的断裂点写清楚。

回到书桌后,我把所有取证材料按事件时间和类型整理成清单,合同、拍卖单、平台评论和口头供述并列,这样的整理让我能更准确地指出信息缺口与制度短板。

回望,价格的下跌不是孤立的灾难,而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更新、估值机制滞后、金融杠杆与市场预期交织成网,当网开始收紧时,夹在其中的人们先感到窒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