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轮胎便宜,为何偏买高价进口_真相扎心了!

咱们身边有个现象,不知道您留意过没有。

现在去给车换轮胎,同样一个尺寸,比如现在流行的大轮毂,一条国产牌子的轮胎,可能报价六七百块钱,价格挺实在。

可旁边放着的米其林、马牌、普利司通这些进口大牌,价格标签能直接翻一倍还多,卖到一千五甚至更高。

国产轮胎便宜,为何偏买高价进口_真相扎心了!-有驾

按理说,现在咱们自己的汽车都那么厉害了,新能源车更是把很多合资品牌打得没脾气,这轮胎作为汽车的一部分,国产的应该也不差,而且价格优势这么明显,大家肯定抢着买才对。

可现实往往是,很多人听了国产轮胎的报价,心里反而会犯嘀咕,觉得这价格是不是太便宜了,质量靠不靠谱?

然后扭头就选了那个贵得多的进口货。

这就让人有点想不明白了,明明是个省钱的好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多花钱,也不给国产轮胎一个机会呢?

这背后到底是我们的一种消费惯性,还是国产轮胎真的就差了那么一大截?

首先,咱们得客观地说说国产轮胎到底行不行。

要是放在十多年前,你跟我说国产轮胎不行,我绝对点头同意。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的轮胎工业发展得非常快,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国产轮胎便宜,为何偏买高价进口_真相扎心了!-有驾

很多人换上国产轮胎后的第一感受,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耐磨,这一点几乎是公认的。

不少用过的人都反映,国产轮胎跑个几万公里,胎纹还跟新的一样,感觉能一直开到把车开报废。

在城市里日常上下班,或者在干燥平整的路面上行驶,它的抓地力、刹车性能和整体的稳定性,都完全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国产轮胎不仅“能用”,而且对于那些讲究经济实惠的家庭来说,它绝对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然而,事情也得两面看。

国产轮胎的优点很突出,但它的短板也同样明显,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驾驶场景下。

很多国产轮胎为了做到极致的耐磨,使用的橡胶配方会相对偏硬。

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国产轮胎便宜,为何偏买高价进口_真相扎心了!-有驾

比如,在下雨天,湿滑的路面上,偏硬的胎面抓地力就会有所下降。

开车的体感就是,同样的速度下,踩急刹车时会感觉车子往前滑行的距离更长了,车身也更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感觉。

再比如,跑高速的时候,经过一些路面接缝或者起伏路段,偏硬的轮胎传递到车内的颠簸感和噪音也会更明显一些,那种高级车应有的静谧和安稳感就会打折扣。

所以,不是说国产轮胎不好,而是它目前的特点更像是一个“偏科生”,在耐磨这个科目上能拿高分,但在湿地安全和驾乘舒适性这些科目上,和那些国际一线大牌相比,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对于那些驾驶风格比较激烈,或者对行车品质要求特别高的车主来说,这点差距可能就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那么,既然对于大部分只是在城市里代步的普通人来说,国产轮胎的性能是完全够用的,为什么市场占有率还是上不去呢?

这背后其实是两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它们像两道无形的墙,挡住了国产轮胎的去路。

第一道墙,也是最坚固的一道墙,叫做“原厂配套的惯性”。

您想想,我们普通人买车之后,几年才换一次轮胎?

国产轮胎便宜,为何偏买高价进口_真相扎心了!-有驾

大多数人对轮胎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知半解的,根本搞不清楚什么花纹、什么配方、什么耐磨指数。

当他们需要换胎的时候,最简单、最省心的办法是什么?

就是打开手机查一查,或者看看车门上的标签,我这车出厂时用的是什么牌子、什么型号的轮胎,然后照着买一套一模一样的。

这种“跟着原厂走”的逻辑,虽然可能多花点钱,但对他们来说,这是最不会出错、最能买个心安理得的选择。

问题就出在这里。

目前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尤其是中高端的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车型,它们的“原配轮胎”市场几乎被米其林、固特异、马牌等国际巨头垄断了。

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消费者从买新车的那一刻起,就在被动地、持续地体验和熟悉这些进口品牌。

等过了三五年,原厂轮胎磨损了,他们自然而然地会选择自己已经习惯并且信任的品牌。

国产轮胎连进入这个“初体验”环节的机会都没有,消费者对它完全是陌生的,自然也就谈不上信任和选择了。

国产轮胎便宜,为何偏买高价进口_真相扎心了!-有驾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车企不用,消费者就没机会用;消费者不用,口碑和品牌形象就建立不起来;品牌形象上不去,车企就更不愿意用了。

所以,国产轮胎想要真正打开局面,光靠在零售市场打价格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打进主流汽车厂商的供应链,成为新车的“原配”,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先尝后买”。

第二道墙,是国产轮胎自己的营销策略似乎走偏了。

这些年,我们看到的国产轮胎广告,翻来覆去强调的卖点,基本上都离不开“耐磨”、“长寿命”、“跑得远”。

这个宣传点,听起来非常实在,但它可能没有精准地对上现在主流消费群体的胃口。

咱们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人最看重轮胎的耐磨性?

是那些把车当成生产工具的群体,比如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

他们一年要跑好几万甚至十几万公里,轮胎是巨大的消耗品,耐磨就等于直接省钱,这是他们的核心需求。

但是,对于数量更庞大的家庭用户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国产轮胎便宜,为何偏买高价进口_真相扎心了!-有驾

很多人一年也就开一万公里左右,一条轮胎用到花纹磨损殆尽,可能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他们对轮胎能不能多跑两万公里其实并不敏感。

他们更在乎的是什么?

是开车带着家人的时候,车里够不够安静,孩子在后座能不能安稳地睡觉;是突然下起大雨的时候,一脚刹车下去车子能不能稳稳地停住,给人足够的安全感;是长途旅行时,车辆在高速上是不是平稳舒适。

这些关于“安静、安全、舒适”的需求,才是当下汽车消费升级的主流方向。

而前面我们提到,过于追求“耐磨”的硬橡胶配方,恰恰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掉静音性、舒适性和湿地抓地力。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国产轮胎在大声吆喝自己的长处,但这个长处却不是大多数家庭用户最关心的痛点。

久而久之,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觉得国产轮胎就是“便宜耐用”的代名词,跟“高品质”、“高性能”这些词不沾边,自然在换胎时就不会优先考虑了。

所以说到底,国产轮胎之所以在市场上显得有些叫好不叫座,并不是因为它真的“不能用”或者质量有多差,而是它被消费惯性和市场格局这两道无形的墙给困住了。

它本身的产品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足够好,但因为原厂配套率低,导致消费者缺少了解和体验它的机会;同时,它的宣传重点又过于偏向“耐磨”,没能抓住广大私家车主对安全和舒适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虽然价格便宜,但很多人在做选择时,还是会下意识地将它排除在外的尴尬局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