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左右,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开始真正普及,一股"绿色出行"热潮席卷全国。当时,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政府给予高额补贴,消费者享受购车优惠和摇号绿色通道。如今,七八年过去了,第一批"绿牌"车主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动力电池该换了。
近期,一位北京的李先生向媒体透露,他的2017年购买的某品牌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已降至初始状态的69%,续航里程从原来的350公里骤降至240公里左右。当他咨询官方更换电池的费用时,得到的报价让他瞠目结舌:整套动力电池组更换费用接近8万元,几乎相当于一辆全新经济型燃油车的价格。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5年3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单体价格已降至0.55元/Wh,但整套电池包含BMS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配套设施,再加上安装调试费用,60kWh容量的电池组综合更换成本依然在6万至10万元之间。
这一价格让许多电动车车主陷入两难:花大价钱更换电池,还是忍受日益下降的续航里程?
事实上,早在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之初,电池寿命和更换成本就是业内关注的焦点。2016年,工信部曾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电池生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实行产品编码,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监管,大部分车企并未建立完善的电池追踪和回收体系。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动力电池在标准条件下循环寿命不应低于1500次,这意味着理论上电池可使用6到8年。但实际使用中,受气温、充电习惯、行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车辆在使用5年后就出现明显的电池衰减现象。
某第三方汽车评测机构于2024年底对5000辆使用5年以上的电动汽车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平均电池容量衰减率为24.7%,其中约12%的车辆衰减超过30%,严重影响日常使用。
面对高额的电池更换费用,不少车主开始寻求替代方案。深圳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我的车电池健康度只有65%了,4S店报价换电池要7.5万元,这比我车现在的二手车价还贵。后来我找到一家第三方维修店,他们提供单体电芯更换服务,只换损坏的那部分,花了2.8万元解决了问题,续航恢复到了85%左右。"
第三方更换方案存在安全隐患。2024年,全国已发生多起因非原厂电池或不规范维修导致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中国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电动汽车火灾事故478起,其中53起与电池维修不当有关。
广州某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技术总监张工表示:"电动汽车的电池不是简单的物理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意更换部分电芯会导致电池包内部不平衡,增加热失控风险。我们不建议消费者采用非官方渠道进行电池维修。"
针对高昂的电池更换成本问题,部分车企开始推出创新解决方案。比亚迪于2025年初推出"电池银行"计划,车主可以按照实际需求租用不同容量的电池包,月租费在500元至1200元之间,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车主的一次性支出压力。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则早已推出电池租赁和换电模式,用户可以选择不购买电池,仅购买车身,大幅降低了初始购车成本,同时避免了未来的电池更换难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800万辆,其中约15%的车辆使用时间超过5年。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将有约270万辆电动汽车面临电池更换需求,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
面对这一巨大市场,不仅车企积极布局,多家专业电池回收企业也开始提供梯次利用解决方案。据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财报披露,该公司已建立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年处理废旧电池能力达10万吨,并能将回收的有价金属再利用于新电池生产,形成闭环经济。通过回收旧电池中的贵重金属如钴、镍、锰等,企业可降低20%-30%的原材料成本,这部分收益可以转化为消费者电池更换的价格优惠。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面对电池更换高成本,有哪些实用建议?专业技师刘师傅给出了几点建议:电动车主应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避免频繁快充、深度放电等行为建议车主定期进行电池健康检测,在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时就开始关注更换事宜,而不是等到无法正常使用才着手处理;可以关注各大车企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通常能获得比直接更换电池更划算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池技术进步,新一代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上都有明显提升。国内领先电池厂商宁德时代2024年底发布的第四代CTP(Cell to Pack)电池,循环寿命已达4000次以上,理论上可使用15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固态电池技术也有望在2027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届时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问题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在近期的一次行业论坛上表示:"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将推动建立统一的电池编码标准和回收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据悉,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预计2025年内出台。该办法将明确废旧电池的回收责任主体,规范回收渠道,并对符合条件的回收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间接降低消费者电池更换成本。
从消费者角度看,电动汽车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享有燃油成本低、维护简单等优势,但电池更换的高额成本确实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如果按照普通家用电动汽车8年更换一次电池,平均每年增加5000-10000元的使用成本计算,这可能会抵消电动汽车在燃油费上的节省。
广州市民李先生分享了他的算账经验:"我家两辆车,一辆燃油一辆电动。电动车每月电费大约300元,比燃油车省了700元左右。但如果把未来换电池的成本平摊到每个月,实际上并没有省多少钱,甚至可能更贵。"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徐教授认为:"电动汽车的总拥有成本(TCO)评估需要更全面的视角。除了电池更换成本,还要考虑政府补贴、牌照价值、维修保养、保险费用等多种因素。在一些限行限购城市,电动车的牌照价值和通行便利性仍具有相当吸引力。"
根据J.D. Power 202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电动汽车在前3年的故障率已经接近燃油车水平,但进入第4年后,电池相关问题明显增多,这也是消费者最担忧的问题之一。
面对第一批绿牌车电池更换潮,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需要积极应对。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电动汽车时应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未来可能的电池更换支出;同时建议选择电池租赁或换电模式的品牌,规避电池老化风险。
对车企来说,除了继续提升电池技术外,还应探索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如电池租赁、换电服务、梯次利用等,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和成本。特别是要加强对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整体成本。
政府部门则需要完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并适当给予财政补贴,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非正规电池维修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安全。
某知名汽车博主对此现象评论道:"电池更换成本高企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阵痛。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但在此之前,消费者确实需要理性看待电动汽车的总体拥有成本。"
从长远来看,随着动力电池技术不断进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回收体系日益完善,电动汽车的电池更换成本有望逐步降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动力电池成本有望降至现在的50%-60%,届时电动汽车将在总拥有成本上真正实现对燃油车的全面超越。
电动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发展符合全球减碳趋势和国家战略方向。电池更换成本高只是现阶段的暂时困境,随着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努力,这一问题终将得到有效解决。
你对电动汽车的电池更换成本有何看法?是否会因此影响你购买电动汽车的决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