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越辩越明。” 但有时,争论的硝烟会遮蔽本来的面貌。
特斯拉的马斯克近日又抛出一番言论。
他将矛头指向中国车主,指责他们对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
这番话立刻引燃了国内舆论场,大多数人都不认同这种看法。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特斯拉发布季度财务报表后,马斯克在分析师会议上谈到FSD在全球的推广状况。
在美国,该系统已进入大规模测试阶段,甚至计划在来年下半年实现数百万辆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
反观中国,FSD的推广似乎陷入了瓶颈。
马斯克认为,这主要源于中国用户的“过度挑剔”。
这种论调,仿佛是中国消费者故意刁难。可事实真的如此?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堪称白热化。
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都在智能驾驶领域倾注大量资源与心血。
它们不单单依赖纯视觉方案,更广泛应用了激光雷达技术。
大模型、端到端架构,国内厂商也在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形之下,特斯拉的FSD,技术优势似乎已不明显。
这好比,当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攻克微积分,你还在练习四则运算,然后抱怨别人太聪明?
退一步说,中国的路况,真如马斯克所言般复杂吗?
不少驾驶者认为,国内道路的规范化程度其实很高。
与之相对,印度、越南,甚至非洲某些区域,路况更为复杂多变,对自动驾驶提出了更高挑战。
坦白讲,自动驾驶事关性命攸关。
中国消费者对FSD提出高标准,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
难道非要等到酿成事故,才追悔莫及,当初为何不多一些审慎?
再者,特斯拉FSD的价码并不亲民。
64000元的国内定价,几乎可以购置一辆经济型轿车。
更令人觉得不划算的是,诸多国产新能源汽车已将一些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列为标配,甚至提供免费升级服务。
特斯拉这种“另行收费”的模式,难免让消费者觉得缺乏实惠。
对比那些动辄提供远程升级的本土车企,再审视特斯拉FSD的订阅模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当然,特斯拉也在积极求变。
有消息披露,他们拟定于今年底在美国推出无监督版本的FSD。
至于中国市场何时能用上,还需等待政策许可。
特斯拉在印度市场的遭遇,更能体现问题所在。
特斯拉高管坦承,印度的税收制度异常繁琐,使得印度成为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
这揭示了什么?
市场环境、政策规章等外在因素,都会左右特斯拉的发展。
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用户苛刻”,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消费者的“苛刻”,实则是一种推动力。
唯有不断精进产品品质,方能赢得市场认可。
特斯拉理应认真听取中国车主的呼声,而非抱怨他们过于挑剔。
归根结底,没有人愿意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一套靠不住的“自动驾驶”系统。
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考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