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车市卷不卷?这“卷”字可能都要被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一众车企玩坏了。成都的盛夏刚过不久,甭管气温凉没凉透,反正车市的火药味儿真不是盖的。8月29日的成都车展一开场,谁还坐得住?上汽集团那是全家桶齐发:荣威、MG、智己、五菱,什么品牌都想着能捞个好彩头,把各路新车直接端到了消费者跟前。突然冒出来那么一列新车名词,消费者眼花缭乱,难免得问一句,这场好戏究竟图的是啥?每一款车背后,藏着厂商啥样的小九九?新瓶装旧酒,还是另有门道?且别急,一层一层拨开看看,有意思的才刚开始。
一场成都车展,让上汽集团大招“刷屏”,可不是“蜻蜓点水”地热闹一波。这回,荣威M7 DMH打头阵,预售价妈呀才9.78万起步,不用多想,电动大潮卷到中大型轿车这片海域,就那点钱包,能捞多大鱼啊?再来MG4,咣当一声把价格砸到6.58万起限时补贴价,这不是要让归心似箭的年轻小伙伴“放心冲”?还有智己LS6呢,这个名字听着科幻,起步价可就直接迈进20万俱乐部了,但人家打的是“增程电动”这张牌。别忘了五菱,刚把“人民的代步车”标签挂在墙上,新出炉的星光730也往MPV市场里杀进去了,活生生给大家加了几道算术题。到底哪个更能打?厂商这波到底图啥,消费者脑袋瓜一时半会还真转不过来。
插一句,这“卷”的背后,其实还真是有点意思。你发现没?以前,很多人买车第一个想法:动力肉不肉?油耗高不高?现在呢,谁家没有个电池没个芯片,愣都不敢上线发布。瞅瞅这几款新车,动力形式直接三拼:纯电、混动、燃油,五菱星光730直接三线并举,全员上阵。MG4搭载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这可是把“手机控车”玩出了新高度。啥意思?“车还是那台车,但已经是‘移动的AI体验场’了!”买车要省心?附赠的是满满科技感。荣威M7 DMH续航直接甩出2100公里这个大数字,纯电160公里,更像是在说:一天说走就走,周末堵也不用慌,续航焦虑这锅咱不背。智己LS6不落后,说自家已经收到4.8万份订单,超过一半是原来开传统油车的主儿,转头就投到电动大家庭怀里。不得不说,这波用户画像的变化,不只是新车新科技,更重要的是人心啊——传统、保守已逐渐退场,“敢创新,敢尝试”的旗帜高高举起来了。
不过再热闹的舞台,也总有点“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的地方。先看价格。9万多买中大型新能源轿车,要真拎到两三年前,想都不敢想。问题在于,你以为“价格杀手”就完事了?错!限时补贴、预售价、小订、大订,一个套路接一个。MG4的6.58万补贴档期有限,刺激的是“抢一批就涨”的紧迫感。你说真“薅到羊毛”没?有一说一,厂商不傻,留了一手。随着政策、成本的微妙变化,未来车价是不是还这么香?咱没法拍胸脯打包票。再说空间,MG4的轴距2750毫米,五菱星光730的“近3米轴距”,哪个空间技能点更符合功能心愿单?原谅我“吹毛求疵”——毕竟“空间党”和“操控党”互相看不顺眼已不是一天两天。
火力全开的还有渠道布局。MG要扩张1000家售后点,外加200家经销商店,怎么看怎么像是搞“大圈地运动”。有点明眼劲的都晓得,这年头品牌不是谁家随便喊两嗓子就成气候。你得铺网点、扩服务,一招不慎,消费者就被别家“拐跑”了。智己那边也是套路深,后续直接自曝:还搞一堆增程车,意思是“你有需求我全包”。能不能包得住不好说,不过“凡事要做大做全”的心理,大家早就洞穿。难怪有网友调侃:这届车企,卷到最后比谁嗓门大,谁家车系全。
继续扒一扒五菱。800万销量的MPV,星光730以4910毫米车长站稳“多场景出行”的号,既能家用也能商旅。可是,什么叫多场景?表面意思是“你在哪里,我就随便切换模式”。其实背后考验的是一台车的“适应环境能力”——可以拖家带口,也能拉客接活。MPV市场这年头不好混,光靠性价比可未必出挑,得“面子里子”都不拉胯。五菱这步棋能不能让星光730重现不败神话?未必没人打个问号。
智己LS6这边,主打的“增程式电动”有点意思。增程电动车是啥?简单说,就是食堂打饭多打了个鸡蛋:电量不够,发动机来补。这样一来,“续航焦虑”好歹吃上了“定心丸”。智己官方说,52%订单来自之前开油车的朋友,转头开电车,说明“大换血”真在发生。你也许还会关心,这4.8万的订单数据含不含“水份”?是不是“交了订金但还能退”的那种?厂家的公关套路这两年个个玩得飞起,值得继续盯盯看。但不得不说,增程式的热度被推到了新高。
言归正传,上汽集团的这波组合拳除了产品、价格、渠道、科技点拉满,其实更重要的是试图打破“用户跟风、品牌懒政”的无聊循环。你早两年买新能源多半“跟着补贴走”,现在,是“跟着体验走”,“跟着细分市场分层走”。荣威、MG、五菱、智己,一个大杂烩,背后却是用户画像越来越多样化。奶爸买MPV,潮人选两厢,实用党盯中大型轿车,技术控直奔芯片和智能座舱。
又得回头说一句,这股风潮里谁是真赢家,谁又是炒作泡沫?消费者咋看?很大程度还得看后续服务、用车体验。别看现在什么“遥控控车”、“全息人工智能”吹得天花乱坠,真买去后出了毛病,售后慢半拍、配件不齐、OTA天天掉线,消费者脾气可比厂商更大。再想指望口口相传带动销量,不现实。老百姓可精明,一旦有了过来人经验,分分钟换个品牌投怀送抱。正如老话说:“说得再好听,好用才是硬道理。”
最后,回到本次成都车展,上汽集团不止想卖车,更想“抢心智”。大伙现在看新车,外表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核心技术、实车体验、售后服务,甚至于品牌气质和朋友圈评价,都成了横在选购面前的一道道门槛。厂商之间的较量,也变得越来越拼综合实力。单打独斗难存活,谁能跑到最后,不敢乱下结论。也许下一个车展,风向又变了;也许消费者“冷静三秒”,咱又回头问问自己,买的到底是期待、体验、身份,还是一台合格的代步车。
你说,上汽这波高调出击,到底“卷”出了未来,还是只是又一次涨落的开端?谁家新车真能进驻寻常百姓家?关于成都车展,你还有啥观点、想法、经验,欢迎留言来聊,我们一起磕一磕,看谁才是最懂车市脉搏的那个老司机!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