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路口等红灯,一辆蓝色的小车缓缓滑过,我下意识多看了几眼——那是飞度?
不对啊,这脸我真没见过。
印象里的飞度,圆眼睛、笑嘻嘻的嘴角,好像随时能蹦出来一句“走,跑山去”。
可这台新款,眯着眼、一副冷酷科技范儿的表情,就像老同学突然戴上金丝边眼镜,说话还开始用英语夹杂几个单词,让人一瞬间有点陌生。
回想起第一次接触飞度,是大学门口便利店旁的一台二代银色款。
那个年代它就是穷学生和改装玩家的共同梦想:尾翼自己买、避震找朋友帮忙换,然后夜里呼朋唤友去山道飙个痛快。
而现在的新飞度,从工信部申报图到实车亮相,全身上下都透着一种“我也混新能源圈”的气息。
封闭式面板中开了四个小孔,好像怕别人以为自己不会散热;梯形下格栅张得很大,两侧C型饰板刻意强调运动感,可那种少年气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更像一件展厅里的样品。
从侧面看,新旧之间倒没那么悬殊:双A柱、下沉窗线依旧稳坐骨架,上扬腰线保持俯冲姿态,那套双五辐轮毂还是熟悉味道。
但后包围变成了立体黑色装饰,以前这是改装圈子的入门作业,现在厂家直接替你做好,有点贴心,也让人觉得少了DIY的乐趣。
尺寸长宽高4169/1694/1537mm,比老款长44mm,其余不动弹——空间表现基本原地踏步,就跟常去的小馆子菜单翻新了一遍,却还是那些菜。
内饰官方还没官宣,不过按本田惯例,大概率继续T型布局,中控是收音机+按键区,两端水杯架纹丝不动,方向盘八成还是双辐带多功能按键,加机械挡把与手刹。
这些设计放十年前绝对够用,如今面对比亚迪海鸥、小鹏NFC这些配置拉满的小电车,就显得朴素甚至落伍——尤其年轻人习惯喊一句“小P导航”,而不是低头研究指针在哪停住。
动力延续L15CC 1.5L自然吸气发动机91kW功率,对老司机来说,这是一颗耐操且省心的老伙计,但谈不上惊喜;配合CVT无级变速箱,你可以平顺通勤,但别奢望弯道激情。
在如今混动、电驱遍地都是的大环境,坚持NA+CVT就像坚持用诺基亚发短信,不是不行,而是要找到欣赏这种质感的人越来越难。
其实飞度一直挺神奇,它既能当赛车胚子,也能当家用小精灵。
从2001年上市至今,它陪伴过无数人的青春故事——宿舍楼下深夜出发去海边,看日出的路上油门踩到底;又或者载着父母慢悠悠逛早市。
这种情绪记忆才是真正绑住用户的地方。
不过市场已经不同,当年的竞品可能只有Polo,现在十万以内新能源车型花样百出,还给你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这类过去二三十万才有的装备,新飞度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战场。
有人说它是在自救,用更冷峻、更未来感的外观证明自己还能迎合潮流审美。
我倒觉得它更像一个曾经叛逆的小伙,被生活逼着穿西装打领带,可鞋底缝隙里还有泥土,那部分青春他舍不得丢。
如果哪天本田愿意在国内引入混动系统,再加上一套智能座舱,说不定会让更多消费者重新认识这个名字。
不然,它可能只能留在老粉丝群聊里活跃,在主流视野渐渐退场——就如同雅力士淡出舞台一样,这是整个燃油小型车正在经历的一次身份危机,要么卷进新能源大战,要么转向精品化,没有第三条路走。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如果下一次遇到那辆蓝色的新飞度,我大概会凑近看看仪表盘是不是数字化了,再问一句:“兄弟,还跑山吗?”
答案重要吗?
未必重要。
重要的是,无论外壳怎么换,我们总忍不住想确认一下,那里面是不是还藏着我们认识多年的那个家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