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七万九千八拿下台纯电轿车,放眼几个月前,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这价位,顶多只能瞅瞅那些老年代步车或者袖珍电动车。
可现在呢,上汽荣威直接梭哈了一款A+级,还标榜“轻奢”电轿,卷得比亚迪海鸥都得打摆子。
这事儿颇有玩味。
一面厢,消费主张往下走;另一壁,车企铆足劲儿往“轻奢”上靠。
这俩看似南辕北辙的路数,背后又埋着啥玄机?
先聊聊这车本身。
七万九千八起步,车身逼近4米8,内饰还号称“轻奢”,智能玩意儿也都安排上了。
这套路,搁以前,没个十几万下不来。
现在直接干到八万以内,你说它没动刀子?
肯定有。
但刀子落在哪儿,才是门道。
有人揣测,这怕不是拿安全开涮。
但荣威宣称用了全新架构,CTB底盘一体化,听着挺玄乎,实操效果咋样,还得等碰撞测试来验货。
不过,瞅着厂家的架势,安全配置应该不会太拉胯。
毕竟,现如今的消费者都门儿清,安全才是压舱石,谁敢在这上面耍花枪,立马会被市场扫地出门。
那刀子到底落在哪儿了呢?
依我看,八成是在品牌溢价和利润空间上做了。
早些年,合资品牌动不动就漫天要价,自主品牌也想往高阶走,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可今时不同往日,市场竞争白热化,你不降价,别人就截胡你的客源。
所以,与其说荣威D6是“轻奢”,不如说是“实惠”。
它拿捏住了消费者既要里子,又要面子的心思。
用更接地气的价格,让你体验高一个level的享受。
这招儿,在当下这行情下,确实挺奏效。
但问题也来了。
车企玩命儿降价,这戏码能一直唱下去吗?
谁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命根子,大头都在电池上。
电池价格要是下不来,车企降价的空间就捉襟见肘。
再者,车企还得砸钱搞研发,维护售后服务,哪样都离不开银子。
要是长期低价肉搏,搞不好整个行业都得陷入死循环。
不仅如此,这种“实惠”战术,也容易让消费者跑偏。
以为只要掏点小钱,就能买到十全十美的车。
但说到底,任何商品都有成本卡着,低价势必意味着有所割舍。
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要擦亮眼睛。
别被“轻奢”、“高阶”这些词儿冲昏头脑,要细扒车辆的配置、性能、售后保障等各个方面,选个最熨帖自己的。
说回来,荣威D6的横空出世,也给其他车企提了个醒儿。
过去那种靠品牌光环、靠信息差来牟利的时代,已经翻篇了。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越来越看重性价比。
车企想在牌桌上混下去,就必须真正为消费者着想,端出更扎实、更亲民的产品。
话又说回来,七万九千八的电轿,的确让人心痒痒。
但我也盼着,车企在死磕低价的同时,别把质量和安全给忘了。
毕竟,汽车不是快消品,它系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危。
这才是头等大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