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油车败给电车,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降维打击”

最近总有人在喊,说油车不行了,马上就要被干趴了,未来是电车的天下。那个嚣张的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哥白尼再世,发现了什么宇宙真理。但凡你问一句为啥,他们马上就给你整一堆高大上的词,什么智能化、能源革命、未来出行。讲真,我听着都想笑。电车能替代油车,跟技术先进有个毛关系?核心就一个词:降维。不是技术降维,是身份降维。汽车,正在从一个耐用品,被这帮互联网大师硬生生掰成了一个“快消品”。

不装了,摊牌了,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掀桌子”运动。

以前我们怎么看车?一个大件,跟房子差不多,得用个十年八年的,是家庭资产的一部分。我爸那辆老桑塔纳,开了十五年,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但他就是宝贝得不行。那时候买车,是件大事,全家开会,反复研究,跟上朝一样严肃。为什么?因为贵,因为要用很久。这个逻辑,在油车时代,是金科玉律。

但电车一来,坏了菜了,一切都变了。这帮新势力,压根不按传统武林规矩出牌。他们发现,与其苦哈哈地去啃发动机、变速箱这种硬骨头,不如直接换赛道。怎么换?把汽车变成大号手机。你手机用几年?三年了不起了吧。新款一出,摄像头多了个“徕卡”标,芯片快了0.01秒,你就心痒痒。电车,玩儿的就是这个。

你看他们发布会,PPT做得比车都漂亮,讲续航之前先讲半小时屏幕和音响。今天我OTA个新功能,明天他NPU算力翻个倍,后天那个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塞进去。他们压根就不是在造车,他们是在生产“电子垃圾”。一种保质期极短,靠不断迭代来刺激你换新的电子垃圾。这事儿吧,小米最有发言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帮电车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首先,就是电池这个“原罪”。三元锂吹得天花乱坠,理论寿命八到十年,磷酸铁锂好像更牛逼一点。但那是理论,是实验室里供着的数据。现实世界是什么?是东北的冬天,是南方的梅雨,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充电桩是好的还是坏的。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电池寿命的关键不在宁德时代,在于你家小区那个物业。只要电网一抖,充电桩一坏,你的“耐用品”立刻就成了世界上最贵的砖头。

醒醒吧,油车败给电车,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降维打击”-有驾

油车能开多久?开到你烦为止。我一个哥们儿的破捷达,比我岁数都大,现在还能一脚油干到150,突出一个老而弥坚。电车呢?五年之后,电池衰减到你连出个城都心惊胆战,你去换电池?对不起,一块电池半辆车,就问你怕不怕?这不是快消品是什么?它就是一瓶过了气儿的可乐,一个跑电的充电宝,一个被时间下了降头的钢铁压缩毛巾。

然后就是价格,这才是最骚的。这帮人是真的疯了!五菱宏光MINIEV,三万块交个朋友。吉利熊猫,两万九千九带你走。他们不是在卖车,他们是在交个朋友顺便清库存。这种打法,直接把价格体系干穿了。以前十万块是买车的门槛,现在十万块你都可以在电车圈里当皇帝了。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卡车冲锋,让所有传统车企都傻了。奔驰宝马这种,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是那个标带来的玄学光环。你跟一个奔驰车主谈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但现在,新势力直接告诉你,去TM的品牌,我给你冰箱彩电大沙发,再给你配个8295芯片,价格还只要你一半。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醒醒吧,油车败给电车,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降维打击”-有驾

讲真,这不就是耍流氓吗?

我作为一个开过特斯拉也开过油车的中年人,体验非常深刻。开油车,我去加油站,三分钟解决战斗,天下之大哪里都能去。开电车,我得先规划路线,找充电桩,然后在一个陌生的商场里,一边喝着难喝的咖啡,一边等一个小时。这种感觉,深刻地改变了我对“自由”的理解。所谓的智能座舱,对我来说最大的用处,就是在充电的时候能看个电影,不至于那么无聊。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为了所谓的“智能化”,我牺牲了最基本的出行效率。

所以你看,现在买电车的人,换车频率奇高。三年一换都是长情的,很多人一年一换,就跟换手机一样。为什么?因为旧款的“电子垃圾”贬值太快了,而且新款的功能又太诱人了。今天你买的车没有激光雷达,明天出门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套消费主义的组合拳,直接把汽车的金融属性给干没了,只剩下了消费属性。

醒醒吧,油车败给电车,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降维打击”-有驾

而且最关键的是,造电车的门槛,低到令人发指。以前造车,得有几十年技术沉淀,玩儿的是“金钟罩铁布衫”。现在呢?核心就是那个“三件套”——电池、电机、电控。说白了,就是个大号的四驱车。所以做手机的能造车,做家电的能造车,甚至做扫地机的都能来插一脚。他们三年就能攒出一台车,然后对标保时捷,拳打法拉利,号称“遥遥领先”。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作快消品,可能还是太抬举它了,起码一瓶可乐不会半路把你扔高速上。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个充电桩,永远都有辆车占着,也不知道是真充电还是装死,比我上班打卡都准时。

所以,别再吹什么技术革命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就是用快消品的逻辑,对耐用品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降维打击”。它不是要造出更好的车,它是要让你更快地换车。加大加大加大。让你永远在追逐最新款的路上。至于你手里的那台旧车?对不起,它和你的旧手机一样,唯一的归宿就是二手市场或者报废厂。

醒醒吧,油车败给电车,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降维打击”-有驾

所以你问我电车到底行不行?行啊,太行了,对于那帮想要你不停掏钱的厂商来说,简直是商业模式的“道诡异仙”,直接悟了。

至于你?你不是用户,你就是那个“快消品”。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