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万辆车卖的利润,居然还不如丰田九百万辆的效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的这句话,不仅让人听了心头一震,也暴露了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
图源:凤凰财经网
背后更让人心酸的是,丰田2025财年净利润高达2377亿元,而中国19家上市车企的总利润却才850亿元,居然连丰田的一半都不到。
更让人难受的是,按每辆车算,丰田的单车利润约2.29万元,而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只有0.94万元。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单车利润竟然低到8000元,而丰田的单车利润是13万元,是中国品牌的7倍多!
感觉中国车企现在正陷入一个“增量不增利”的困境,车卖得越来越多,但赚的钱反而越来越少。2022年,行业利润率5.7%,2025年却跌到3.9%。你说,产量在增,利润却在下滑,这是什么鬼?
再拿数据说话:2024年,中国前七大车企的总利润大约是800亿元,而丰田一家就赚了2374亿元,是前者的3倍。3000万辆车的利润总和,居然还比不上丰田九百万辆的利润。问题出在哪里?
2024年4月-12月
我认为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在拼命“厮杀”。为了抢市场份额,车企们一个个压低售价,有些甚至“赔本赚吆喝”。
消费者一旦习惯了低价买车,车企们就只能以价换量,结果利润被压得所剩无几,品牌溢价几乎成了奢侈品。
图源:网络
而供应链效率差异是另一个隐形杀手,丰田的付款周期只有54天,而中国车企通常需要170-275天。现金流的拖慢,就像在给企业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利润也因此流失不见。
而最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同样一辆中国制造的车,我在国内市场的单车利润是8000元,但是一出口海外,利润就能翻到3万元。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中国车的产品本身不好?显然不是。
我认为问题可能就在国内市场的“恶性循环”。黄奇帆曾用手机做过类比:6000元的手机,制造成本可能只有3000元,剩下的3000元就是“看不见的知识产权和软件专利”。而中国车企缺的,正是这部分“看不见”的附加价值。
他们丰田通过全球化战略,稳稳地占领了多个市场,所以即便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丰田依旧能通过北美、东南亚等市场保持高盈利。
2024年,丰田RAV4全球销量高达118.7万辆,稳居销量冠军,特斯拉的Model Y只能排第二。而在全球销量前十的榜单中,日系车占了6席,只有比亚迪一枝独秀。
黄奇帆还指出,中国汽车行业存在一个更深的问题:生产性服务业滞后。
这些服务包括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服务等软实力,正是中国制造的短板所在。
黄奇帆
那么为什么生产性服务业这么重要呢?简单来说,它能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企业走向更高的层次。
国内现在的问题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太低,制造业产值和利润率也不高,缺少核心技术和创新力。这样一来,中国制造即便规模庞大,但始终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
也有业内人士感叹:我们月销十万辆的喜悦,面对丰田的利润报表,立刻就消散了,规模确实很重要,但它不代表产业的未来。
所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迫在眉睫了,早在2021年,国家发改委就提出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而广东省也开始加大力度,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的融合。
最后,我想说,像其他品牌开始关注单车利润时,我们却还在盯着销量——这种思维上的差距,比任何技术差距可能都要难跨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