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8000公里后,油混和插混差距明显,车主直言后悔选错车

如今买车,可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尤其是在五花八门的新能源车面前,很多人都犯了难。

过去我们只在汽油车里选,现在冒出来了纯电动、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等等,听着都带个“电”字,但实际用起来,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最近,就有一位车主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他开着自己新买的油电混动SUV跑了八千公里后,却越开越觉得不对劲,甚至直言后悔,认为自己当初应该选择插电混动。

行驶8000公里后,油混和插混差距明显,车主直言后悔选错车-有驾

这并不是说油电混动车不好,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用车场景下,两种车的体验和成本差距,确实能大到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这件事给我们所有正在观望和准备买车的人提了个醒:买车前,光听销售介绍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算清自己的一本生活账。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车主遇到的具体情况。

他买的是一辆大家都很熟悉的日系品牌油电混动车,这种车最大的卖点就是省油。

它不需要外部充电,车辆在行驶中通过刹车、滑行等方式自己回收能量给小电池充电,在起步和低速时用电驱动,从而降低油耗。

这位车主的车综合油耗确实很低,百公里大约5升,按照现在92号汽油每升8元的价格计算,每公里的花费在4毛钱左右。

这个数据相比于传统的纯汽油车,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了,这也是他当初心动的原因。

然而,变化发生在他的朋友买了辆国产的插电混动车之后。

插电混动,顾名思义,它比油电混动多了一个功能:可以像电动车一样通过外接电源充电。

它通常配备一个更大的电池包,能支持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纯电行驶。

他朋友那辆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是110公里。

关键点来了,这位朋友的公司提供免费的充电桩,每天上班把车停好,插上充电枪,下班时车就充满了电。

这意味着,他每天上下班通勤,几乎完全不用烧油,只花电费。

即便是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每度电1.2元,充满一次的费用也才十几块钱,就能跑100多公里,折算下来每公里成本不到2毛钱。

行驶8000公里后,油混和插混差距明显,车主直言后悔选错车-有驾

只有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出远门,电用完了,车辆才会启动发动机烧油,变成一辆油电混动车。

这样一来,账就算得很明白了。

同样是行驶了八千公里,油电混动车主的燃油总花费是3200元。

而插电混动车主,因为大部分时间用的是电,总花费(电费加油费)加起来还不到1600元,直接省了一半。

这还只是八千公里的差距,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一年、两年甚至整个车辆使用周期,这个金额差距将会变得非常惊人。

很多人可能会说,插电混动车买的时候要比同级别的油电混动贵两三万元。

没错,购车时确实有差价,但按照目前的油价和电价来算,对于一个每年行驶两万公里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大概三到四年时间,省下来的油费就足以覆盖这个差价了。

从第五年开始,每年省下的钱就是实实在在的“净利润”。

除了经济账,驾驶感受和生活便利性的差异也同样巨大。

插电混动车在有电的情况下,就是一辆纯粹的电动汽车。

那种起步时的瞬间提速、悄无声息的平顺感,是任何燃油发动机都无法比拟的。

车内几乎听不到任何噪音和振动,这对于提升日常通勤的舒适度非常有帮助。

而油电混动车虽然在起步时也比较安静,但只要速度提起来或者需要急加速,发动机介入时的声音和轻微抖动还是能明显感知到。

这种从安静到有声的切换,对于追求高品质驾驶体验的人来说,是一种体验上的降级。

更现实的一个优势,是政策带来的便利。

行驶8000公里后,油混和插混差距明显,车主直言后悔选错车-有驾

在中国许多大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都实行了燃油车限行政策。

插电混动车型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汽车,可以悬挂绿色牌照。

这块绿牌不仅仅是颜色不同,它更是一张“通行证”,在很多城市不受工作日早晚高峰的限行限制,极大地提升了出行的自由度。

而油电混动车,尽管它很省油,但在目前的政策分类里,它仍然属于燃油车的范畴,使用的是蓝色牌照,该限行的时候一天都不能少。

此外,购买插电混动车还能享受国家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这又是一笔上万元的直接节省。

这些政策红利,都是油电混动车所不具备的。

当然,油电混动车并非没有优点。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和开传统汽油车一样方便,随时随地都能加油,非常适合那些充电不方便或者经常需要进行超长途驾驶的用户。

它的技术非常成熟,保养也相对简单,不需要车主额外关心电池的充电和维护问题。

但问题在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所谓的“里程焦虑”对于插电混动车主来说,真的存在吗?

插电混动车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燃油动力系统和油箱,在电池电量耗尽后,它就自动切换为一台油电混动车来行驶,其油耗表现也相当不错。

所以,它实际上是提供了“可油可电”的双重保障,既能享受日常用电的低成本,又能保留长途用油的便利性,可以说是集两者之长。

因此,这位车主的后悔,实际上是源于购车前对自身用车需求的分析不够透彻。

他的生活场景——每日通勤距离不长、公司和居住地都有充电条件——完美契合了插电混动车型的优势。

如果他当初能多花点时间研究,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车辆特性结合起来考虑,或许就能做出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选车不能只看品牌或者听信片面的宣传,更要像一个精明的过日子的人一样,把购车成本、长期使用成本、政策便利性、驾驶体验以及自己的实际需求,都放在天平上仔细称量。

毕竟,汽车是服务于我们生活的工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才能让未来的每一次出行都变得更加舒心和经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