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的“特斯拉化”能否救场?销量高光背后,盈利难题仍无解!

昨天下午,我趿拉着拖鞋,随手点开了小鹏汽车的科技日直播。你肯定知道吧,就是那个一年一度用黑科技刷存在感的活动。这次,小鹏官方高喊“不止是造车”,搬出了第二代VLA、Robotaxi、飞行汽车A868,还有他们的最新人形机器人IRON。整场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股特斯拉味儿”,连背景灯光布局都有点似曾相识。也难怪圈里人都在感叹:小鹏越来越像特斯拉了。

小鹏的“特斯拉化”能否救场?销量高光背后,盈利难题仍无解!-有驾

说实话,这种“转型具身智能”的戏码,咱没少见。不然怎么说市场上一度流传着“造车新势力的尽头是大数据、AI或者机器人”呢?这背后其实倒不复杂,造车这件事儿吧,十年都没赚上钱,换个思路找突破也挺自然。但问题是,小鹏真能在具身智能上掰出一口大市场?先不急下,咱掰扯清楚点。

低端车型撑门面,销量是亮眼但不足喜

小鹏的“特斯拉化”能否救场?销量高光背后,盈利难题仍无解!-有驾

小鹏长袖善舞的场合,从来离不开数据秀肌肉。就在10月份,他们卖出了4.2万辆新车,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亮相数据甭说还挺好看的,同比增加76%,听着都挺让人嘬舌头。

可是,真拆开这数据,你就会发现一个挺扎眼的问题:是真突破,还是靠老家底吃撑的?答案挺清楚,现阶段的销量增长,大头还得是MONA M03在挑大梁。别看它卖得欢,跑量是有了,定位却死活跳不出“低端A级轿车”的圈子。这就好比家里有一个赚死工资的小子,钱够用但难成器,家庭财政顶多算过得去。

小鹏的“特斯拉化”能否救场?销量高光背后,盈利难题仍无解!-有驾

拿数据摆事实,小鹏今年前10个月累计交付35.5万辆,其中大约有六成靠MONA M03兜底,剩下的那些高端车型,比如G6、G9和X9,说实话,影响力不算突出。尤其像高价MPV X9,虽然是新发力点,但9月份销量竟然不到1000辆,这你让小鹏高兴得起来嘛。

从财报上看更明显了。今年上半年,小鹏的净亏损比去年同期的26.5亿元收窄到11.4亿元没错,但这并不是靠主力车种的盈利提高支撑的,反而来自于小鹏与大众汽车合作带来的服务收入。这部分服务收入的毛利率高达6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外力加持,小鹏依旧深陷“卖得再多也不挣钱”的困局。

转型增程式,真是条救命的路?

在去年科技日上,小鹏就喊出了“鲲鹏超级电动体系”。今年终于下场试水,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增程车型——X9超级增程版。这车的预售价高达35万元,甚至打到37万元。听着好像气势足了?但我觉得这个时机,未免太晚了点。

为啥说晚?别嫌我唠叨,再用一组数据给你抠明白。据统计,今年9月份国内增程式车型销量是10.4万辆,同比下降14%,市场占比从前年12%一路跌到如今的8.7%。更何况市场份额基本都被“老兵”占满了,你不熟的理想、问界、零跑,这些品牌掐的是刺刀见红,形成了一个常年争抢、既定盘子的格局。眼下,小鹏的X9要想杀出来,势必要从别人的嘴里抢肉吃。

可你去比一下这些品牌的打法,小鹏显然在初期已经吃了劣势。X9的售价门槛太高,直接杀到豪华市场打着御驾似的价位,但品牌受众心目中,小鹏还没脱离“隔壁家不上不下”的形象标签。如果价格跟品牌影响力不够匹配,消费者买单的意愿就会弱。

X9的市场表现究竟成败,早期数据说明不了问题,后续支撑得住还是个大问号。我前几天去市场摸了一圈,销售跟我念叨,这类增程车型的用户关注点都很现实:续航,安全设计,还有品牌稳定性,谁占优势花钱就往谁家流。小鹏想要在这赛道立足,需要的远不只是几个花俏功能值吐槽,而是去打造用户信赖的名片。

造车+具身智能,真的能两头开花吗?

最后再说回小鹏的新战略——“具身智能”。想真心实意点评这事儿,我希望咱能把氛围搞轻松点:机器人、飞车,听上去是不是很未来感?可你冷静下来再想,这些目前的产业属性大多停留在“展示价值”而非商业化“真金白银”的层面。

确实,国内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投资预期非常积极。光是今年就有超30亿元的订单,优必选、银河通用这些头部企业都真金白银地啃下一口。但对于一个未能实现造车盈利的小鹏而言,这种转型,固然有想法,也有风险。核心问题就在他现有的资源储备上能否撑得住两条道齐头并进。更别提,那些正吃着具身智能红利的对手,同样是富得流油,研发投入、时间窗口都比小鹏宽松。

小鹏这步棋,可不就是一场冒险吗?

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总得来说,小鹏近两年的动作解读起来挺清晰。有点像一个久未交作业的学生,忽然发现自己把题目背错了,硬生生在交卷前临时变道换题。但换题就一定能解开?恐怕压根儿不是这么简单。

走到今天,摆脱亏损可能是他们最大的焦躁点。但现实也告诉我们,努力追逐新赛道的别忘了老本行的命门状态。毕竟这关乎立身立命,只有亲身体验过造车这门手艺如何从“产品”到“情感”打动用户,恐怕才会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

现在的“特斯拉化”之路,未必能短时间带来多大的实际红利。小鹏能不能翻盘,得看接下来的持续投入力以及用户买单信任度。市场这双手,可不是谁都能轻易“握下契机”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