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亿灰飞烟灭!广汽菲克正式破产,77万车主售后无门?
2025年7月8日,长沙中院一纸裁定为广汽菲克15年的在华征程画上句号。这家曾以“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广告语风靡中国的合资车企,最终因资不抵债被正式宣告破产。其核心资产五度流拍,账面38.94亿资产难抵40亿债务,清算估值仅19.15亿元,170亿元投资化为泡影。
01 高光坠落:从年销22万到生产线长草!
广汽菲克曾是中国车市的一匹黑马:
爆发式增长:2015年Jeep自由光国产化后,凭借自由侠、指南者组成“三剑客”,2016年销量暴涨260%至17.99万辆,2017年更突破22.2万辆,跻身主流合资阵营;
断崖式崩盘:2018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其发动机“烧机油”问题,当年销量暴跌43.6%至12.52万辆。此后四年销量如自由落体般下滑,2021年仅剩2.01万辆,2022年上半年更是惨跌至1861辆。
财务黑洞同步扩大:2022年审计显示,公司总资产73.22亿元,总负债达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0.8%,实质性资不抵债。
02 多重败因:产品迷失与转型迟钝!
广汽菲克的崩塌绝非偶然:
定位自杀:Jeep的核心基因本是“硬派越野”,但国产车型自由光、指南者等却主攻城市家用SUV市场。这种战略摇摆使其既失越野爱好者青睐,又难敌丰田、本田及哈弗等品牌的性价比优势;
产品单一化:2018年停产后菲亚特轿车业务,将全部筹码押注Jeep品牌。当Jeep因质量问题口碑崩塌,公司彻底失去缓冲带;
电动化失语:在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加速电动化布局时,广汽菲克直到2019年才推出大指挥官PHEV,且未形成规模。其长沙工厂仍以燃油车产线为主,与新能源浪潮严重脱节。
03 股东内斗:最后一根稻草!
中外方的控制权之争彻底掐灭自救希望:
股比罗生门:2022年1月,Stellantis单方面宣布拟将股比从50%提升至75%,遭广汽集团强硬驳斥,称该声明“未经认可”;
战略离心:StellantisCEO唐唯实奉行“轻资产战略”,对华态度消极;广汽则聚焦广汽埃安等自主板块。双方半年拉锯后于2022年7月宣布终止合作。
管理层动荡雪上加霜:2018-2021年间,销售公司总裁四度易主,从郑杰、蔡迪霓到穆安泽,频繁换帅导致战略连续性断裂。
04 残局难收:五度流拍与77万车主困境!
破产清算过程凸显“接盘”困境:
资产处置寒冬:长沙工厂历经5次拍卖,起拍价从19.15亿腰斩至9.92亿元仍无人问津。业内专家指出,该燃油车产线改造成本过高,与电动化趋势背道而驰;
售后悬而未决:全国77万车主面临维修无门困境。虽管理人宣称“已确定售后服务合作草案”,但具体方案仍未公示,零部件供应恐成最大隐患。
05 行业启示录:合资模式的黄昏!
广汽菲克的败走揭示传统合资模式的深层危机:
技术红利消失:“市场换技术”策略在电动化时代失效,中国本土品牌在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已形成技术反超;
文化冲突无解:中外股东在战略目标、利益分配上的根本分歧,使合资企业沦为权力博弈场而非创新引擎;
品牌信仰崩塌:当特斯拉通过OTA升级优化体验,蔚来用户自发安利换电服务时,某些合资品牌却连“烧机油”问题都未能解决——情怀终究敌不过实力。
结语:旧模式的丧钟!
广汽菲克长沙工厂生锈的流水线上,斑驳的Jeep标志仍依稀可辨。从“让情怀落地”的豪言到“落地成盒”的终局,其兴衰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车市从燃油到电动、从品牌崇拜到体验至上的深刻转向。
当Stellantis宣布以进口模式维持Jeep在华存在时,这种“轻资产”操作更像是对昔日荣光的温柔告别。而广汽集团早已转身押注广汽埃安——2024年销量突破50万辆的数据表明,属于中国品牌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启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