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

说真的,一个问“世界末日你开啥车”的发布会,我本以为是在拯救失恋的中年油腻男,没想到是在拯救全人类。当然了,人家仰望也许觉得这样开场很有格调,毕竟中国车企到了百万级别,也该学学好莱坞编剧了。这么严肃的话题交给卖车的,本身就挺荒诞的,有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反讽:人人都有选择末日交通工具的权利,前提是你钱包够鼓。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现场总经理一脸“最后的希望”地问完以后,我也懵了。刚把隔壁的奶茶涨价加到工资计划里,转头就被提醒要为世界末日做准备——这叫什么人生进阶?你说是末日题材的灾难片,其实又不是,加个大油箱,车身像移动堡垒;还专门强调可以原地掉头、紧急浮水、爆胎没事,一副要在路上一边逃难一边泡脚的架势,这些功能要真用上,测评人怕是都只能发朋友圈了。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现在国货最流行啥?说得跟美国队长似的,自己扛住康定泥石流,上刀背梁、碰撞测试,都用最贵的航空铝架,一体化电池底盘,安全气囊快凑成太空舱了,一副“我不怕死,但要防所有人”的架势。至于大油箱,90升,真挺配末日的,但真就不是一般狗血,国内房价都上天了,车厂还在加油箱鼓励大家抛弃电动车。比亚迪难道不知道自己是电池起家的吗?但油箱必须大。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其实,“仰望”这个品牌最厉害的,不是车身大到看不见终点,而是从命名开始就已经站在了世界尽头:仰望,能卖到100万么?谁都炒了这么多年国产高端,最后还是止于想象。你问消费者凭啥花百万买个比亚迪,仰望难道真只是个动词?极限一点,是不是接着“绝望”或者“妄想”了。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中国造车这么多年,谁不是抱着仰望过活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手工造的卡车到今天横冲直撞的SUV,“中国车”的叙事从没离开第二梯队,你跟我聊历史那套,最好别碰贵族。大家嘴上都说国产车要高端化,心里还惦记着老百姓喜不喜欢,挂着自主和惠民的标签;你让中国品牌讲一个布满贵族故事的高端剧本,那简直比催年轻人脱单还难。普通人买车就图个“能开”,至于身份象征,还是留给隔壁的天价合资吧。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比亚迪公司也是有故事的,九十年代在深圳卖电池,今天成了新能源的门面担当。论技术,他们是真有“卷”的资格,电池、电驱,全让传统车厂有点无语。但问题来了:品牌高端化的难点,不在于会不会生产,而是故事讲不好。

你以为高级感就是航空铝、气囊、油箱?太天真了。庙门口都贴安全保障呢,谁家百万豪车还靠车架撑门面?但厂商总忍不住卷一遍科技,把每个角落都装饰得像机密实验室,安全堆成了“物理上的高,看得远”,那意思就是说你不买,是因为你理解不够物理,不懂空间。当然,高端不是让大家都懂,懂得自然懂。就如同劳斯莱斯广告,两辆车无声行驶,男主追女主,比了解汽车性能更像在看两只蝴蝶:你拆解发动机参数干嘛,灵魂又不出厂价。

中国的造车土壤还很嫩,百年的奔驰流传下来故事一堆,车模、冒险、长途试驾全都带点欧陆情调。贝尔塔•本茨带着孩子开三轮车去娘家,这故事能写进教科书;中国造车历史还没跟上脚步,千里送娘的剧情还埋在绿皮火车和老牌拖拉机里。你让我们写点配得上百万级的剧本,不如直接改编乡村爱情,来的还接地气点。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现在比亚迪发布会上讲,车主不管车啥样,先寄信,还盖章,情怀高涨到天际。买车都能改成悬疑剧,结局还是“比厂商更担心自己花冤枉钱”。这种故事能拉高品牌么?就挺像朋友圈鸡汤文:我对你一见钟情,哪怕你还没化妆。等下去才发现,故事还不如改成“每位车主都在意安全”,买个车其实是买人生保险:暴雨来了,U8可以浮水,你和家庭下班堵车心里更踏实。结果成了买车送精神按摩,品牌故事俨然一场商学院线下讲座,顺便指导大家如何创业发财。高端消费一夜变成社区团建。

最荒唐的是,放着好端端的“高端品牌塑造”,硬要讲安全感。车圈的名媛太少,消费升级到今天还在用老司机的语气测评座椅。国外玩奢侈品讲人生,香奈尔小黑裙是解放女性灵魂的象征,不是为了美,而是为独立与诗意。中国仰望U8L,最后气势汹汹归到大油箱。买贵车是为了让家里不担心爆胎?那车圈的市场部也该出小黑裙了。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所以说,群众对高端的认知,全靠故事硬压。贵,不仅仅是材料贵,贵是让大家觉得自己买的是故事和圈子——“你买的是人生剧本”,而不是买个合金壳子。最会讲故事的,往往不是最会造车的。你把技术细拆,安全细算,终究只是堆参数,一场高端发布会最后成了功能大杂烩:“我有气囊,你有远端帘;我能浮水,你带爆胎遥控;我长得高,我油箱大;咱们比谁懂看不懂。”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就连顶级奔驰也讲不懂艺术,只能靠百年车标和贝尔塔本茨夫人长途试驾拉动情怀。这些故事并不是讲了给大众听,而是让上流圈子产生精神认同:“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也别多问。” 豪车发布会讲这么多技术细节,情绪都快比参数表长,最后还是没人记得。倒是劳斯莱斯广告没台词,两辆车只管跑,仿佛在示意:我们不是给会说话的人看的,你能看懂就好,不能也无所谓,花钱只是顺手。

国内做高端,最接地气的做法是把产品堆成雕塑,别人没听过的配置随便上,一副物理参数直接把用户吓成外行。红旗轿车、茅台白酒,做品牌做到了等身,他们玩的是期待值和国家叙事,比亚迪仰望那套开场白,还停留在“末日启示录”。说穿了,你为产品赋能,除了堆科技堆安全,还是得有点抽象的精神故事——最好让买的人觉得自己小小的世界已经不配这份独特,怎么看都高端,就足够让价格力压所有合资,逼得仰望成真。

可惜目前这剧本都太线性,主角永远是产品自己,群众总是买功能,不是买姿态。高端品牌的叙事,看似扯淡,其实才是真理。如果非给中国车再造一次高端故事,不如多引进点有钱人,让他们自带灵感和标签。否则比亚迪仰望U8L,再大发布会,也只能仰望真正的高端品牌。

比亚迪仰望发布会讲末日,大油箱故事,安全感营销-有驾

最后,如果真碰上世界末日,我不选U8L。我选坐在地头,喝后悔药,顺便看看有没有末日逃生包。如果逃不过,至少可以安慰自己:你有大油箱、我有大茅台,咱谁都不亏。实在要仰望,也只能仰望厂家和世界的铁皮壳子挖得够厚。唉,仰望嘛,不如躺平。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