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

新能源车的宽度越来越大,这个现象从最初少数人的质疑,到现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吐槽,许多消费者开始重新选择油车。

中国标准车位的宽度为2.4米,这一标准自1998年沿用至今。

然而,看看现在流行的新能源车,极氪001的车宽达到1999mm,理想L9为2018mm,问界M9甚至突破到2045mm......售价在20万出头的比亚迪汉,车长4.98米,车宽1.91米,30万的极客001车长4970mm,宽1999mm。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被归为中型车的蔚来ET5,其车身宽度也超过了奔驰S400L。

比亚迪汉、唐、腾势方程豹等车型都是宽车,尽管通过性并不理想,现在连秦L的宽度也达到1900mm。

这些庞然大物停入标准车位后,左右仅剩20厘米的空隙,开车门成了一场需要精准控制的“杂技表演”。

如今,国内这些中大型车已普遍进入普通家庭,因此无论是车主还是路人都深切感受到大车带来的不便。

那么,为什么电动车的设计越来越宽呢?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电动车底部的电池。

为了在电池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减轻重量,提升能量密度,电池设计需要更轻巧、更紧凑。

在电化学技术尚未有重大突破之前,单靠物理手段提升能量密度的进展是有限的。

毕竟除了续航能力,电池包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因此坚固的外壳和内部加强结构必不可少。

在这种状况下,电动车需要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组,宽车身有助于优化电池模块布局,避免挤压座舱空间。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例如,将电池平铺在底盘上,增加车宽可以提升电池容量,直接延长续航里程。

电车以电池和电机的架构取代了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在电动车中,四轮电机配置需要更宽的轮距来容纳大功率电机,同时复杂的悬架系统(如电磁可变悬架)也需要额外的横向空间。

此外,新能源车主打大空间、移动的家,似乎没有考虑到通过性和停车等实际需求。

目前,各大品牌的纯电平台不仅要通过“四轮四角”设计来增加轴距(纵向空间),还要使车身变宽,以容纳更大的电池。

然而,宽度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

首先,停车困难,车辆停进去后开门可能会刮到旁边的车,这让人非常烦恼。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实际上,许多人在第一次购车时,关注点很少放在车宽上,普遍认为越宽越好,越宽越有面子、更舒适。

而车企从未跟消费者提及这个痛点,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在如今城市拥堵、停车位紧张的情况下,停车问题已成为许多人周末或假期出游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如果开车出游到达目的地却发现停车位全满,那种焦虑感无疑令人沮丧。

更糟糕的是,尽管有车位,但由于车宽的问题却无法停进去,即使新能源车大多配备360全景影像和自动泊车系统,勉强入车位后,车轮压在车库边缘,担心旁边又是一辆宽车,两边都难以打开车门,那种心情实在让人抓狂。

有网友表示,购买了一辆车身宽度达到1.98米的新能源车,标准车位宽度为2.4米,他每次停车时都需小心翼翼地倒车进去,否则连车门都打不开。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几次尝试下车时,竟差点卡住,只能侧着身子才能出来!

他尤其小心翼翼地避免剐蹭到旁边的车。

而这位朋友每次看到其他燃油车轻松停车、自然开门下车,那种畅快与舒适感让他倍感羡慕。

此外,笔者公司楼下的车位非常紧张,立体车位常常空着一半,若你开一辆两米宽的车,根本无法进入立体车位,而普通车位已满,眼看会议就要开始,这种尴尬的心情极其强烈,换车的想法愈发明显。

车宽带来的另一个痛点是常规用车时的窄路通过性问题。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作为中年人,笔者深有体会,停车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学校、医院和菜场。

尤其是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各城市学校附近往往道路狭窄,尤其在上下学时间段,周边马路常常堵得水泄不通。

很多时候,双向车道的实际通行宽度仅约4米,在这种窄路上会车或路边停车都非常困难,几辆宽车并行易引发拥堵与剐蹭。

这时,常去这些地方的人都知道,开一辆接近两米宽的大车会十分尴尬,越小的车越容易停,越容易找到位置,接送孩子也更加简单。

此外,车身宽度的增加也使得车辆的转弯半径变大,对于那些接近2米宽的大型车来说,尤为明显。

在车多人多的窄路掉头时,后面的车辆常常会按喇叭,这种感觉非常糟糕。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宽度在1850mm左右的车辆所带来的驾驶体验显著提升,因为在出行时,路况常常不可预测且难以避免,宽车在路上会增加烦恼,而窄车则更容易应对各种情况。

然而,许多消费者发现,很难找到一款高档次、宽度合适的新能源汽车,这也是一个隐藏的痛点,尤其是经历过宽车带来的麻烦后,消费者对此感受尤为深刻。

适合的宽度和一定的档次,恰恰是BBA车型所占据的市场位置。

因此,BBA在中国市场依然是许多人的心头好。

这不仅因为品牌档次和底盘调校、发动机性能与操控感的优越,还在于它们的车宽适中。

新能源车宽度增加引发吐槽,中产重回油车选择-有驾

对于国产车而言,这是最大的盲点,因为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宽度适中、价格在三十万左右的高档国产新能源车,这导致这部分有明确需求的消费者只好选择BBA。

有消费者表示:“有三十万,我非常想支持国产车,但按照目前的车型,1850mm左右的需求下,国产车几乎没有选择,首选全是BBA。不得不把1850的宽度提升到1900,这样才能有几款车型可选。然而,1900mm的车在立体车位就不行了。”在中国市场,一部分消费者喜欢大车,认为内部空间大更舒适,能够拉货。

因此,许多家庭选择一辆车以满足所有需求,然而随之而来的停车困难、驾驶不便等问题逐渐被消费者意识到。

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这一痛点将愈发明显。

显然,很多中产阶层再次选择了BBA。

电动化虽然用电机取代了发动机,但由于电池问题导致的车宽困扰,厂家需要花费精力去解决这个痛点。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纯电车的普及及车身尺寸的增大,停车问题势必成为社会一个重要问题,国家终将出面制定一些政策进行限制。

而车企若能解决这一痛点,能够从燃油车市场争取大量用户,越早解决,争取的用户将越多,生产厂家是时候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