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的通知》,通知提到,率先对重大节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力争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
支持方面有,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鼓励研究加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激励机制,通过地方专项债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功率充电项目建设。
猛一看,10万台好像不多。
结合《通知》要求建设实现“即充即走”的场景,就是公认的10分钟内将电量由20%充到80%,要达到这一标准,超级充电桩的价格是不菲的。
最高端华为600kW液冷超充桩的价格约为65万元/台,而市场最低标准约为10万元/台,中间配置标准为每台20万到40万。按照中间配置标准来计算,10万台超充建设,光电桩成本费用就需要200亿到400亿元,还不包括其它费用。
正因为成本高昂,制约了超级充电站的建设,问题就在于,超级充电站才是打通新能源汽车使用上的最后一个痛点。
2024年4月上半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额为5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为2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毋庸置疑,接下来汽车行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之间的博弈。
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主要痛点仍没有解决,那就是充电问题,虽然充电设备已经大面积普及,但在关键节假日消费场景、高速服务站等,充电难的问题一直挥之不去。不难看出,首要解决的是在关键位置的充电问题。
更重要的是,如果充电设备不能有效解决,还会阻碍下一代技术革命应用的发展,无人驾驶的普及,预计5年内可能就会实现。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全面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时代很快到来,如果充电设备问题不能在这个节点解决,到时候恐怕会遭遇更多的麻烦。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充电设备布局问题,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只要配套设施做得好,就能基本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领先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讲,推动充电设施升级,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而这个体量非常大,远不止10万台。
公开数据显示,2025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3.3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8,也就是新增2.8辆新能源汽车,就增加1个充电桩。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数量,在我国都处于一个迅速膨胀的状态。
截止2025年3月底,我国充电设施数量为1374.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为984.9万台。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妨简单推算,如果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对传统燃油车更大范围替代的话,充电桩数量还要翻番。
痛点不在于私人充电桩,而是公共充电桩,这部分设备升级为超级充电桩的需求较为迫切。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再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建设10万台的超级充电桩长期来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预计最终需要百万台以上才能解决社会痛点。也就是说,超级充电桩的建设投入,预计最终是千亿级别的规模。
从中期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当前开启充电站产业升级是合适的,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同时在投资拉动下,还有利于提振经济,抵御外部不确定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