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路上等红灯看着旁边等车的朋友,他刚扯起烟,就一句:郎朗的钢琴弹得不错,但我觉得他手指不够灵。我一边笑,一边在心里琢磨,这就像新款马自达3的动力问题。
你知道吗?昨年我身边的几辆同级别车,价格都在10万到15万之间。体感来说,今年这车的价格可能在这个区间,估算也就是这个范围(样本少不代表所有市场)——其实很多人都在关注动力。
上个月,我试驾那台同样尺寸的日系入门车,油门一踩,感觉反应还不错,尤其底盘,软硬结合,开起来挺顺。有的同事吐槽:车动力小,提速不快,开着有点鸡肋。我这边倒觉得,毕竟它的目标就是经济实用,不追求飙车。
但马自达这次的调整让我觉得,动力还是…有点薄弱。1.5L发动机,117马力,扭矩148牛米(估算,实际会有误差),你想想,这不就是个日常代步用的,而且换算到百公里油耗,差不多6-7升,也就是一箱油跑个600-700公里阁下来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新款的内饰配置,悬浮大屏,软包材,运动氛围,都是在把颜值刷新。它用的那块大屏,其实像我用手机一样,反应灵敏度还不错,但你要指望它能带来多大科技感,我觉得也就这样,基本够用而已。
至于底盘,就像我之前在朋友的四驱车里感觉:硬朗的底盘,开起来真带劲。但我会觉得摆在口袋里的预算空间,可能无法同时满足我对动力和操控的追求。
同时你想想,马自达这反倒是个怪胎,所有车的发动机都长得像面包箱——长长的,空间压制感明显。车内太小?对,我也有这个感觉。坐别人后座,总觉得空间紧张。但要出个运动配置,带点T(T就是Turbo)——我觉得那样动力会有飞跃,但也可能成本上去了。对不对?可惜的是,国内市场几乎看不到,出不了。
我觉得,马自达一直在走一条精致但偏软的路子。就像你开车,底盘爽快但动力不给力。底盘硬朗的车,开得舒服,但动力不够的感觉,总让我觉得像吃了点焦糖的蛋糕,甜得死板。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动力这事啊,纯粹觉得——也许未来带T的版本能再提一提,但现在的版本,差点意思吧?除非你纯粹用作代步,觉得够用就行。不然,可能你会想:这车开起来就是个日系车的模样,但动力感觉还是差了一点。你说呢?有人会说:反正也不打算玩漂移。但我还是会纳闷:到底是设计上的取舍,还是供应链的限制?毕竟,T字感的动力,咱也没细想过,是不是成本不允许。
我还发现,不少朋友喜欢买大不买小,说马3只是加长加宽,不怎么样。变化不大,但细节里都透露出:马自达到底是颜值党和操控党的结合体。空间太小?是啊,我也觉得。刚才路过一个修理店,听到技师在说:这车发动机长,空间狭,没办法体验出T字动力的快感。我心中暗叹:别说,确实。
这也让我疑惑:要不是都离开中国市场,只能靠进口,能不能在配置上多点运动范,像带个T、运动调校的底盘,或许更吸引一批追求感觉的年轻人。国内市场不太可能,毕竟,愿意为一款运动T涌出的人群有限。
说到这,我突然想:是不是我们对运动理解其实也太复杂?就像会喝咖啡不代表咖啡更苦美味,我们喜欢的也许是那份激动心跳的感觉。可这车的底盘整得运动味十足,但动力总觉得差点火候。
有个细节我没细想过:或许,马自达的魂动和操控快感已经足够,但动力不够是个硬伤。这就像跑步,总觉得腿已经跑得舒服,但心跳还差点火力。比动力更重要的,是平衡。
你有没有注意到,像这种车,买的人愿意为颜值和操控买单,但一旦动力不够,爽感就打了折扣。会有人觉得拉开差距的动力,只能靠T了。但现在看来,要想快点突破这个瓶颈,或许还得从底盘调校和变速箱匹配上下功夫。
其实我一直挺喜欢马自达这股轻运动的味道,只是实话实说,这次的动力表现让我有点失望。你觉得呢?是不是未来带T的版本,才可能让这款车重新燃起来?还是说,这辆车连运动都不配叫了?不过或许它的成功还得看:用车的人,值不值得为了一个姿态去折腾那点微不足道的动力。
最后这车坐在我心头,像个爱漂亮但不擅长冲刺的朋友。有点可惜,但也得接受它的定位——更像个时尚又实用的家伙。可是有趣的是,我还真不知道:它有没有可能在突然爆发出真正的运动潜能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