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试驾东风本田S7:一场关于安全与舒适的较真
广东这边的夏天,空气总是黏糊糊的。7月26号那天,去东莞看了场不算热闹但很有料的新车试驾会——主角就是那台刚上市没多久、名字听着像火车头一样硬气的东风本田S7。现场还真有点意思,不光是因为新车,而是他们居然把碰撞和钢材展示搬到了大太阳底下,汗都快滴进鞋里了。
说起来,这台S7在圈子里传得挺玄乎,说什么“移动堡垒”,又是什么70年调校基因。我最先注意到的是那个紫色热成型钢——25%的占比,A柱B柱门槛梁全包上,一旁销售小陈咧嘴乐呵:“这玩意儿砸都砸不烂!”结果他话音刚落,那边技术师傅就拉过来个五层叠加A柱样品,还特地用手敲了两下,“你们别以为只有外壳硬,这里面还有专利焊接工艺撑着。”据说扭转刚度能到四万牛米每度,我反正没法验证,只记得后来他们拿5吨重的大铁卷往上面怼,从三米高掉下来也只是轻微变形,门还能开。群友老王看完视频直嚷嚷,“家用电梯都没这么结实!”
讲究归讲究,但现在买纯电大家心里其实更担心电池。这回S7上的宁德时代89.8kWh三元锂,据说壳体是一体压铸铝,有1.2万吨压力搞出来,再配15层防护结构(我数不过来那么多),现场演示了一次底部剐蹭模拟,说分体冷却系统能第一时间隔绝热失控。“这个要是真遇见追尾或者托底,”维修店李师傅插话,“估计后期修起来材料费吓人,不过起码不用担心自燃。”而且它那根防撞梁设计也怪特别,多向传力结构,把碰撞力道分散得更彻底。有一回微信群有人问侧面被摩托蹭了会不会伤到底盘,小陈发语音回复:“放心吧兄弟,你骑坦克来的?”
动力体验环节倒是让人印象深刻。双电机四驱版本,上前150千瓦、后200千瓦,总共720牛·米扭矩,一脚油(哦对,是一脚电)下去百公里加速4秒多点。但奇怪的是,加速时没有一般纯电动车给人的晕眩感,本田工程师解释叫“零晕感调校”,好像主要靠29毫秒响应速度跟减震器协同控制,让车辆抬头动作少六成左右。我自己开的时候确实觉得稳当许多,不容易晃脑袋。
再提一句操控吧,这台SUV做出50:50前后配重其实挺难得,高速过弯侧倾被控制在3度以内,新手司机小赵试了一圈AR-HUD导航辅助线,她说以前怕高速弯道,现在感觉就像打游戏走赛道一样顺溜。另外一个细节:电子外后视镜,据称盲区缩小30%,可惜我还是习惯传统镜子,看屏幕总觉得差点啥味儿。
舒适性部分倒不是吹出来的,大沙发座椅坐进去腰背贴合感明显,而且慢回弹泡棉支撑比想象中软一点。不止如此,1.8米身高的人坐第二排腿还能伸直,据销售介绍膝部空间860毫米,他们还专门请模特演示过。我个人比较喜欢BOSE头枕音响播巴赫,无伴奏大提琴低频细腻,那16扬声器加上可调光天幕,就算暴晒时关窗闭气,也不会觉得闷热,因为双层镀银玻璃直接挡掉八成辐射——实际测温降幅据邻居阿豪自测差不多七八摄氏度,他带娃出行经常晒黑脸,现在省事不少。
智能化配置方面,有个Honda CONNECT 4.0系统,用豆包和通义两个AI模型联合识别指令,说复杂操作准确率九成以上,我只试了语音导航和空调设定,都还灵敏。有意思的是冬季暖仓功能,全车15处加热区域能3分钟内升温,对南方来说意义有限,但北方朋友应该爱死这个功能。另外香氛系统随驾驶模式自动切换味道,比如运动模式雪松清冽、舒享模式白茶悠长,我第一次闻到时以为谁喷香水忘收拾,其实都是原厂自带装置搞出来的小情趣。
主动安全方面,本田新升级的360+套件,用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织网,还有驾驶员监测摄像头辅助,在市区40公里以下遇突发障碍物可以完全自主规避。据技师老胡透露,他们最近修理事故返厂车辆明显减少,就是因为预警及时很多。不过他也提醒一句:“千万别迷信科技,该踩刹车还是要踩。”
另外补充个冷知识,有些早期本田粉吐槽新能源车型丢失机械质感,但S7这套悬挂其实保留不少传统韵味;还有人误以为压铸壳体不好维修,其实厂家备件供应已经跟上,只不过价格偏贵罢了。在二手市场目前流通量极低,不过据业内人士推断残值率可能会优于同级竞品——当然这是闲聊,不作准信源哈。
最后顺嘴带一句价钱吧,目前官方指导价25万9到30万9之间,看配置选装而定。本地某位出租司机打趣说,以前买SUV图皮实耐造,现在连智能香氛都开始卷起来,下次是不是该送按摩椅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