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晚上。一个消息彻底震惊了整个汽车圈。
2024年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名单正式公布。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话题度爆棚的小米SU7竟然意外落榜!而比亚迪汉L EV不仅拿下了金奖,还一口气揽下了双金荣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置信。
小米SU7从发布到现在,热度一直居高不下,29.99万的顶配版更是月销过万。这样一台”网红车”,竟然在设计大奖上翻车了?而比亚迪汉L这个”后来者”,却能逆袭夺冠。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
一、设计大奖背后的”江湖恩怨”
小米SU7的设计争议从一开始就没停过。
说它像保时捷Taycan的不在少数。网上一堆对比图,从侧面看。确实有几分神似。但雷军每次都强调,我们这是”致敬经典”,不是抄袭。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
致敬和抄袭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评委们显然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委表示:”原创性是我们最看重的因素。小米SU7虽然颜值很高,但在设计语言的独创性上。确实存在一定争议。”
反观比亚迪汉L EV,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台车从发布开始,就展现了纯正的中国设计基因。Dragon Face家族式前脸、中国结尾灯、书法般的腰线。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中国故事”。
难道这就是差距所在?
二、硬实力PK:谁才是真正的设计之王
光看颜值还不够,咱们得看硬实力。
从技术层面来说,比亚迪汉L EV确实有两把刷子。首先是1000V高压平台的兆瓦闪充技术,这个在小米SU7的800V平台面前。确实高了一个级别。
你能想象吗?充电15分钟,续航能回血一半。这种体验简直不要太爽。
动力方面更是狠角色。
810kW的电机综合功率,超过小米SU7的495kW。860N·m的综合扭矩也比838N·m更有劲儿。虽然零百加速都在2.7秒左右,差距不大。但这个动力储备。真的是实打实的硬货。
底盘调校更是见功夫的地方。
小米SU7搭载空气悬架,支持软硬高低调节。听起来很高级,但实际开起来。还是偏硬的调校。路感清晰是好事,但舒适性就要打折扣了。
比亚迪汉L EV的云辇-C系统虽然只支持软硬调节。但这个调校功底。真的是老司机级别的。软硬兼备,既能满足家用舒适,又不失运动感。
这就是差距。
不是配置的堆砌,而是技术的沉淀。比亚迪在这方面,确实比小米这个”新手”要强太多。
三、市场表现与用户口碑的真实反映
销量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小米SU7上市后,确实火了一把。6月份卖出14296台,这个成绩在新势力里算不错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是靠“米粉情怀”在支撑。
真正的车主反馈怎么样?
开了500公里后,不少车主开始吐槽。悬架太硬、后排空间不够、充电速度不如预期。这些问题,在设计奖评选中也是会被考虑的。
设计不仅仅是好看,更要好用。
比亚迪汉L EV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更成熟。21.98万的起售价,标配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云辇底盘、兆瓦闪充。这种配置厚道程度,小米SU7真的比不了。
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一位汉L EV车主在论坛里写道:”开了一个月,最大的感受就是省心。充电快、底盘舒适、空间够用。这才是家用车该有的样子。”
而小米SU7的车主评价就复杂多了。有说颜值高的,有说动力强的。但也有不少人在抱怨实用性问题。
这可能就是设计奖评委看重的地方。
好的设计,不能只是表面工夫。更要在实际使用中经得起考验。
四、国产设计的觉醒与未来
这次获奖,对比亚迪来说意义重大。
不仅仅是一个奖项,更是对中国原创设计的认可。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比亚迪走的这条路,值得所有国产品牌学习。
反观小米,虽然这次落榜了。但我觉得这反而是个好事。
让它清醒一下。
造车不是造手机,不能只靠堆配置和营销。真正的好车,需要时间沉淀和技术积累。小米SU7的颜值确实不错,但在设计原创性和实用性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
比亚迪汉L EV的成功,证明了消费者对原创设计的认可。而小米SU7的争议,也提醒其他品牌。抄袭这条路,走不长远。
不得不说,这次设计大奖的评选结果。真的是给整个行业上了一课。原创才是王道,实用才是根本。
当然,小米SU7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科技感确实做得不错,车机系统也很流畅。但要想在设计领域立足,还需要更多的原创思考。
你觉得这次评选结果公平吗? 小米SU7真的不如比亚迪汉L EV吗?还是说,评委们对”致敬”和”抄袭”的界限把握得太严?
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毕竟,消费者的声音才是最真实的。这两台车,你会选择哪一台呢?
点个赞
再走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