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最近热得发烫,广告宣传更是铺天盖地,仿佛它能让你在车里睡着,醒来便抵达目的地。
但现实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不说那些百万豪车,就拿市面上常见的十几万到几十万的新能源车来说,它们的辅助驾驶功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如同《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武功扎实可靠;有的则像《笑傲江湖》里的田伯光,花架子多,真功夫少。
先谈自适应巡航。
这功能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体验却常常令人沮丧。
有些车型的跟车距离控制得非常糟糕,一会儿过于贴近前车,让人提心吊胆;一会儿又距离过远,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
更关键的是,这些系统对路况的判断能力常常令人堪忧。
稍复杂的道路环境,便会让它们“抓瞎”,不是急刹车就是毫无预兆地加速,乘客的体验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惊险刺激。
我一位朋友,驾驶一辆号称拥有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在高速公路上遭遇缓坡时,系统竟然直接“罢工”,险些追尾前方的大货车,那一刻的惊魂未定,至今仍历历在目。
车道保持功能呢?
理论上,它能确保车辆始终在车道内行驶,但实际情况往往大相径庭。
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个“善意提醒”,车辆即将偏离车道时,它会发出警报声。
至于能否及时纠正车辆的偏移,那完全取决于系统的“心情”和路况的好坏。
路面标线模糊不清,或者遇到施工路段,系统便会直接“放弃”,任由车辆自行其是。
自动泊车功能,对停车技术欠佳的驾驶员来说,无疑是福音。
但现实是,这套系统对车位要求极其苛刻。
车位稍微倾斜,或者附近有障碍物,系统便会“束手无策”。
我曾亲眼目睹一位车主使用自动泊车系统,结果车辆在停车位里“左摇右摆”,折腾半天也停不进去,最后还是不得不手动完成停车。
总而言之,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尚处于起步阶段,它能辅助驾驶,但绝对不能完全取代驾驶员。
它更像一位经验不足的学徒,能帮上一些忙,但关键时刻还得靠师傅(驾驶员)自己拿主意。
它如同鲁班的木工工具,精巧实用,但仍需熟练的工匠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位的。
那些“解放双手”的宣传,听听就好,切莫全信。
驾驶这件事,还得靠自己,双手紧握方向盘,目不转睛地观察路况,才能确保安全抵达目的地。
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固然值得期待,但现阶段,我们仍需谨慎驾驶,安全第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