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话题,大伙儿聊得挺热乎,也挺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
这事儿还得从长城汽车的老总魏建军说起,他最近一番大实话,算是把国产车现在面临的一个挺尴尬的局面给摆在了台面上。
他说,咱们中国车企现在造高端车,东西是真不赖,技术、用料、设计都跟得上,甚至有些地方比国外的牌子做得还好。
可怪就怪在,价格就是卖不上去,好像有一道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死死地压在二十多万、三十万这个坎儿上,再想往上走一步,就费劲得不行。
这到底是为啥呢?
是咱们的车真就只值这个价,还是咱们老百姓心里头,那道“坎”还没过去?
咱们先拿魏总自家的车来说事儿,就是那个魏牌蓝山。
这车去年卖得相当不错,一年卖了四万多辆,对于一个主打二三十万价位的国产新能源大六座SUV来说,这成绩单绝对亮眼了。
而且,这车可不是那种光靠便宜走量的,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实力派”。
你可能听过那个挺出名的懂车帝冬季测试,零下几十度的天,一堆新能源车都冻得续航打骨折,有的甚至直接趴窝,就这个蓝山,愣是跑了个续航达成率第一。
不光能扛冻,它还能跑,在冰雪赛道上,它也是同级别里跑得最快的那个。
这说明啥?
说明它的电池管理系统、底盘调校、四驱系统这些硬功夫都相当扎实。
除此之外,它还得了个叫“轩辕奖”的大奖,这奖在汽车行业里分量很重,号称是“中国汽车界的奥斯卡”,它的发动机还被评为“中国心”十佳。
你看,论实力、论荣誉,蓝山都拿得出手。
可结果呢?
价格就卡在二十多万。
很多买了这车的车主都在车友群里纳闷,说我这车要性能有性能,要空间有空间,要智能有智能,怎么就卖不到三十万以上呢?
魏总的话,其实就是替这些车主把心里的憋屈给说出来了。
如果说蓝山是那种稳扎稳打的优等生,那比亚迪的仰望U8就是那个直接跳级、震惊全班的“天才少年”。
这车一出来,直接把价格定在了一百多万,这个价位,以前可是路虎揽胜、奔驰G级这些老牌豪华越野车的专属领地,国产车想都不敢想。
结果呢?
仰望U8去年卖了七千多辆,在百万级SUV这个小圈子里,销量居然排到了第四,把奔驰G都给比下去了。
这一下,很多人都觉得扬眉吐气,觉得国产车终于捅破了那层天花板,能在最高端的市场上跟国际巨头掰掰手腕了。
但也有不少冷静的声音,说一年七千多辆,虽然很了不起,但跟人家全球几十万的销量比,还只是个零头。
这更像是一次成功的“点穴”,证明了我们有这个能力,但要说已经能跟人家全面抗衡,那还为时过早。
仰望U8的成功,恰恰反过来证明了魏总那个观点:要想卖得贵,你光是“好”还不够,你得有能让所有人张大嘴巴的“绝活”,比如原地掉头、水上开船这种颠覆想象的技术,才能强行在消费者心里砸出一个“高端”的烙印。
那么,问题的根子到底在哪儿?
魏总说的“品牌积淀”,这四个字听着有点虚,但其实就是最实在的道理。
咱们想想,为啥一辆德国车能理直气壮地卖那么贵?
技术好当然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给你讲的故事。
一提到宝马,你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驾驶乐趣”,是弯道里那种精准的操控感。
一提到奔驰,那就是“豪华、舒适”,是那种坐在车里与世隔绝的静谧和高级感。
这些东西,已经不是简单的配置表能说清楚的了,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这个形象,是靠一代又一代的经典车型、无数的广告宣传、赛车场上的辉煌战绩,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就像你买一件名牌衣服,你买的不仅仅是这块布料,更是它背后代表的设计、品味和身份认同。
反观咱们的国产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最响亮的标签是“性价比”。
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配置。
这在发展初期是非常正确的策略,让我们迅速占领了市场。
但这个标签一旦贴上了,再想撕下来就难了。
当你想卖到三十万、四十万的时候,很多人心里的第一反应还是:“一个国产车,凭啥卖这么贵?”这就成了一个心结。
现在买车的年轻人,其实很懂车,他们会仔细研究参数,看各种测评视频,对车辆的硬件了如指掌。
可到了最后做决定的那一刻,情感因素和社交属性往往就占了上风。
一个朋友是汽车销售,他就讲过,同样三十万预算,一台配置拉满的国产旗舰,和一台配置“丐中丐”的合资豪华品牌入门款,很多人在详细对比、连连称赞国产车之后,签合同的时候还是会犹豫,最后选了那个标。
为啥?
“开出去有面子”,这五个字,就是品牌溢价最直接的体现。
当然,咱们的中国车企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都在拼命“补课”。
你看,他们不再是关起门来造车,而是想方设法地跟消费者沟通。
比如搞工厂开放日,让你亲眼看看一辆车是怎么从一块钢板变成一台精密机器的,让你摸摸用料,看看工艺,建立你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再比如,他们大量跟网红、KOL合作,用更接地气、更生动的方式去讲解车的优点,而不是冷冰冰地念参数。
长城在短视频平台教你怎么省油驾驶,比亚迪和军事迷互动来强化仰望的硬核形象,这些都是在为品牌注入灵魂和故事,努力地去改变大家心里那个固有的印象。
所以说,国产高端车这条路,走得艰难,但方向是明确的。
像魏牌蓝山和仰望U8这样的产品,它们的市场表现已经证明,只要产品力足够硬,技术有亮点,国产车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市场分到一杯羹。
我们现在是靠着技术和产品力这两条腿在奋力追赶,销量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品牌力的提升,就像人的气质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时间,需要持续不断的好产品,更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对“国货”的认知和自信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这条路可能还需要好多年,但每卖出去一辆优秀的国产高端车,都是在为这堵名为“品牌”的大墙,添上一块坚实的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