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满大街的黄色天津大发吗? 还记得驾校里那辆皮实耐用的桑塔纳吗? 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如今早已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
有人说,它们的消失是市场的选择;也有人说,它们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消失的汽车品牌”,看看你是否也曾是它们的车主?
菲亚特作为意大利品牌,曾经两次进入中国市场,先后与南汽和广汽合作,最终在2018年退出。 它的失败源于产品更新速度过慢,换代一次甚至需要5-6年,车型过于紧凑,完全不符合国内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
铃木汽车在2018年停产,它的代表车型奥拓和雨燕曾经是许多家庭的第一辆车。 但铃木专注于小型车的战略未能适应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消费者逐渐转向更大空间的SUV和轿车,最终导致其销量持续下滑。
悍马作为美国品牌,曾是军用车民用化的代表,受到越野爱好者的疯狂追捧。 它的油耗高达百公里30-40L,是真正的“油老虎”,最终在2010年停产。 尽管近年有复苏迹象并进军新能源,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悍马。
路虎曾经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专属座驾”,甚至开创了“旋钮档位”的先河。 它的品控质量太差,“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路虎”这句顺口溜彻底击垮了它的口碑。 尤其是后期车辆在印度生产后,国内几乎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
三菱汽车以发动机技术闻名,修理厂的救援车几乎都是帕杰罗。 它的产品太单一,合作模式也存在矛盾,最终在2023年停止整车生产,2025年发动机也退出国内,告别中国市场。
雷诺汽车的科雷傲曾因其“安全”特性受欢迎,法系车的设计始终未能完全契合国内需求。 加上国内市场布局太晚,国产汽车已经崛起,雷诺最终在2020年退出中国。
JEEP早年通过北汽合资进入中国,后与广汽合作,主力车型指南者和自由光更新缓慢,且出现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如“烧机油”被央视曝光,导致口碑和销量暴跌,最终在2022年终止合资。
纳智捷因高油耗、低可靠性等质量问题导致口碑崩塌,二手车残值极低。 它的代表车型纳智捷大7 SUV甚至被称为“加油站合作伙伴”,最终在2020年退出市场。
天津大发曾经是街头上最常见的面包车,空间大、装载能力强、油耗低等优点让它获得众多消费者青睐。 由于更多高性价比车型出现,天津大发逐渐丧失竞争力,于1999年正式停产。
夏利作为90年代至2003年期间风靡一时的品牌,凭借价格亲民、耐用、省油等优点,成为许多国人的第一台汽车。 随着2002年被一汽收购,夏利逐渐风光不再,最终沦为了一汽丰田的代工厂,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猎豹汽车作为长丰集团旗下的品牌,前身是广东军区后勤部机械管理所,具有深厚的军工背景。 在2001年,猎豹汽车一度占据了中国轻型越野车市场的43%份额。
由于技术老旧、质量问题频发,猎豹汽车最终在2021年申请破产,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就此销声匿迹。
哈飞汽车是隶属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微型车制造商,为中国微型车制造和研发的奠基者和先行者。 哈飞中意、民意等车型曾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颇有和神车五菱之光、长安之星三分天下之势。
2009年被纳入长安汽车集团后,哈飞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渐模糊,最终于2014年宣布破产,正式退出汽车市场。
2025年3月,福特宣布将于11月停产福克斯,马自达则确认结束全球范围内马自达6的生产。 这两款曾定义“家用轿车黄金时代”的车型,以近乎同步的方式退场,引发全网唏嘘。
福克斯自1998年诞生以来,曾是欧洲紧凑型轿车的标杆。 2005年国产后,它凭借运动操控和亲民价格,成为中国年轻人的“第一辆性能车”。 2010年,第二代车型全球销量突破百万辆,中国市场更贡献了其巅峰期销量的30%。
然而,2018年第四代福克斯全系搭载三缸发动机与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质量投诉如潮,北美市场份额从5.2%暴跌至1.8%。
马自达6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以“弯道之王”的操控性能和流畅设计独树一帜。 创驰蓝天技术曾让自然吸气发动机实现年均8%的燃油效率提升,在涡轮增压成为主流的时代,这份坚持反而成了枷锁。 2023年,其全球销量仅4.2万辆,不足丰田凯美瑞的十分之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