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进博会上亮相的特斯拉新车,车里方向盘没了,油门刹车也都没了。这事一听就觉得怪怪的,座舱空荡荡的,除了几块大屏,没有任何传统操控,坐进去还真有点像未来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儿靠谱吗?但转念一想,特斯拉也不是头一天兴起的公司。他们一直在往无人驾驶那条路上钻研,自己开车的时代,似乎已经快走到尽头了。
我也翻了翻朋友的朋友圈,好几个人都图片里点赞,厉害了,我的特斯拉。但实际上呢,这套系统的底层逻辑,说白了就是摄像头+算法大脑,让车999%自主行驶。你问我:这技术是真的落地还是光展在展览上?我估摸着,至少在加州路测的样本不少,估算每月要跑两三万公里左右(这估算其实挺粗的,但数格挺像样的),这就意味着它不断在逼近成熟。最后能见到的,还是后年就可以量产投放的现实。
但回头一想,这技术如果真成熟了,未来打车会怎么样?你会发现,普通的以往那种人+车的模式,会被极大颠覆。像我身边,有个出租车司机朋友说:要是能用无人车,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开车赚钱,成本能下降一半。他看了看我的表情,笑说:你别担心,我还不信,毕竟,要完全实现无人驾驶,还要解决很多路况、保险、责任的问题。
有趣的是,这套眼睛+大脑的系统,特斯拉还直接搬到人形机器人身上。马斯克曾说,用不了十年,地球上人和机器人比例会是1比2。听着像个大新闻,但其实这几乎是预言也是恐吓——不光是车,连家用服务机器人、工厂流水线工人,也都在被这套技术悄悄取代。每天早晚高峰地铁里那堆人,我试想,十年后,可能只有极少人还会在车上挤着,剩下的都变成‘站在家门口领快递、回家吃饭’的机器人被动送达。
说句实话,我还是有点嫌麻烦。想象一下:每天出门去公司不用开车,也不用坐公交。公司门口一台无人车自动等着你,反正你手机点点点就行。这个流畅的画面确实很迷人:比公交便宜,比骑电动车快。也有问题啊。出轨的那天遇到特殊路况,系统怎么应对?这也让我想起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修理工朋友跟我打趣:普通车出点故障,换个零件就行了,但无人驾驶出了问题,你得算账。(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技术再先进,还是要有人维护。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供应链。你想想,一辆车从原材料到整车出厂,路径多繁琐?我见过供应链比我仓库还乱的案例。有时候,一颗芯片供应出问题,整条产线都得停。用生活比喻吧,像家里烧水,锅里水是一部分设备,水龙头是供应链的出货速度,灌满了才算完事。你觉得多快?我估摸大概一天一批的节奏(样本少,都是经验值)。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车企内部反映,好车的研发周期,已经拖长到5年以上,比以前多了个走形的过程。
说到这里,突然觉得,未来的汽车是不是也会变成一种家具?放在家里,像个会跑的沙发。或许,车子会变成生活空间的延伸——不用再为了车技好坏纠结,反倒更关心空间设计智能化体验。但昨天我还跟销售问了一句,你觉得这个系统的安全性靠谱吗?他摇摇头,说:哎,最怕的问题还是,别让AI太过自信,出了点小错,后果可不小。我心想:这事还得看技术的底线,我猜很多技术开发者其实自己都怕翻车。
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疑问:我们真的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这套技术,虽然看着很精彩,但它背后还藏着无数没看到的问题。底层算法是不是偏见化?这个系统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盲区,怎么处理?对比传统汽车,成本会不会更低?我觉得大概会,但具体到百分比我还真没算过。只是觉得,如果能做到,未来街上基本无人驾驶的车会成为常态,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或许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有一点我挺在意的:未来的车会不会像个人助手那样,变成随叫随到的云端人?那时候,行驶、娱乐、家庭管理,都能一手搞定。想让老婆帮我检查一下日用品存量?嘿,这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好像也意味着我们被技术绑架得更近了。
讲真,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这句话也许太大了点,我也不敢完全相信)。但这些新技术,是不是也会让整个人类社会变得更复杂、更难预测?这,也许是我最关心的。
你会不会也想象,下一次打出租车,面对的会不会是无人公交车呀?
还是说,还是喜欢有点人情味的有趣司机陪你聊天?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