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

近年 宝马 M 部门不只靠性能掀起话题,设计语汇同样引发激辩。从 M3 到 M5,这两款性能旗舰在操控上依旧是品牌代表作,但外观造型却让不少车迷又爱又恨。除了众所瞩目的大型双肾水箱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细节之一,是后门在轮拱前方突然而止的线条处理,未如多数人预期般流畅地延伸进轮拱。对一般消费者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设计妥协」,但 宝马 M 部门负责人 Frank van Meel 表示,这反而是极具意图的设计决定。



BMW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
宝马 M3 与 M5,这两款性能旗舰的外观造型引发车迷讨论。除了众所瞩目的大型双肾水箱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细节之一,是后门在轮拱前方突然而止的线条处理,未如多数人预期般流畅地延伸进轮拱。

他指出,真正的 M 车型必须拥有专属轮拱造型,这不仅是视觉张力的一部分,也象征着车身结构与赛道血统的连接。以 G80 M3 与 G90 M5 为例,两者均采用外扩式后轮拱,强化车尾姿态的肌肉感。不过,原厂并未为 M3、M5 开发全新后车门,而是保留标准版的门板结构,仅针对后叶子板进行外扩设计。这样的组合在视觉上产生明显的断层,但对 宝马 M 团队而言,这正是赛车感的精髓所在。

宝马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有驾
BMW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

Van Meel 表示:「我们的设计师曾希望能做一扇新的车门,但我说不。我们的客户不希望,我也不希望。这样的分界让人一眼看出力量的延展,而非平滑过渡。」他进一步说明,后叶子板与车门间的落差,让车体看起来像是专为赛道而生的机械结构,「车体宽出 25 mm,与门板产生明显差距时,那种张力就像是赛车身上的肌肉线条,让 M3 看起来更有爆发力,而非修饰得太平顺。」

宝马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有驾
BMW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

相较之下,M4 因为没有后门,得以将后叶子板与车身线条自然衔接,整体视觉更流畅,也因此被部分车迷认为造型更协调。不过这种差异,其实反映了两款车在定位上的分野;M3 的四门架构更接近赛车风格的原型延伸,而 M4 则走向更纯粹的双门跑格。

事实上,这样的设计哲学并非始于现行一代。上一代 F80 M3 同样延续了标准 3 系列的后门设计,只是当时轮拱外扩的比例较小,整体造型更为收敛。如今 G 系列的设计语汇则更为激进,也让人更能直观感受 M 部门想传递的力量美学。

宝马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有驾
BMW M3、M5 后门设计惹争议 原厂坚持「不平顺才有力量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