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瞄了一眼比亚迪的新动作,感觉这家老牌自主,越来越像国际大厂那样玩品牌换标了。说起方程豹,你还记得吗?那个最初挺拉风的新能源子品牌,几年前挺有点小明星潜力。结果,没想到现在直接被架子上的腾势拿去改名了,豹5变成B5,豹8变成B8,跟变魔术似的。销售跟我吐槽了一句:这套路,跟合资车那一套一模一样,客户其实内心有点懵,车没变,名字就变了。
别急着说这是混淆视听。品牌互换逻辑挺清楚——腾势主打更高端、偏向豪华,换个名号把原来方程豹的车型往腾势品牌下划,这其实是对内研发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一个体现。你别看表面上是名字换,背后是供应链和研发流程大幅度重合的结果。简单说,供应商打围绕这些零件、供应时就像打买一送一的套餐,研发团队的设计和测试流程一旦定好,换成另一个产品线,能节省30%以上设计和调试时间(这是我猜测,样本少,不确定)。你会发现,不光比亚迪,包括特斯拉、丰田这种全球大厂都这么干,叫模块化平台共享。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方程豹和腾势的很多技术参数其实早就接近,电池、电机甚至半自动驾驶方案都在共用。比如豹8和B8,电池包的结构几乎完全一致,差异主要在内饰材质和调校风格上,腾势的那个内饰好像更高级一点。对消费者来说,这两个车的使用感受差别其实不大,尤其是软件体验,都是比亚迪自己家的智能系统。
有点意思的是,这种换标套路其实也带来了一些困扰。销售说:客户有时候一问三不知,‘你们说的豹5和B5,价格和配置到底啥区别?’ 虽然两个价格区间只差个几万块,但客户心理上这个差价和品牌感应不一样。我有点感慨,品牌塑造这事真不是改名字那么简单,要花脑子,花感情。其实腾势品牌做得最近几年一直不温不火,这换名也像是比亚迪用来给腾势注入新活力的一种救火举措吧(这段先按下不表)。
讲真,我之前总觉得比亚迪会一条路深耕自己的主品牌,没那么软烂,要做独立品牌分拆特别严谨。现在看,这思路有点偏了,跟我想象差点远。也许是因为现在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成本压力大,投资回报上不允许他们再重走那条多品牌独立运营老路了,从成本和时间节省角度考虑,这样快刀切分多品牌共享平台的打法更合理?至少实际操作层面,腾势品牌的供应链和研发本来就跟方程豹深度绑定,换个名没那么麻烦,客户也没多少人真分辨得清。
随便算了个粗糙成本,估计一套电池和动力总成的配套成本占整车成本40%以上。换个品牌名字,车里的核心部件没变,消费者付的钱主要就是品牌溢价和细节装饰变化。刚才跟修理厂的老哥聊,老哥笑说:这不就是换个车标,多挣点利润吗?听着有点现实又心酸。
话说回来,你有没有觉得现在咱们国内车企在玩品牌游戏这块,反倒跟美系合资车越来越像了?我问过几个朋友,有的觉得挺好,车多选,价能对上号。有的朋友却说,品牌多了,混乱了,好比你家冰箱和洗衣机一个牌子,一个换了牌子,搞得连自己家电器都不敢确定是真是假。车企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消费者心里更踏实?
我刚才又翻相册看到,去年车展上方程豹展台那张照片和腾势展台对比,气氛差别还是很明显,腾势的摊位摆得更高端点,尤其灯光和宣传视频都刻意压低了国产车的标签感。像这种明面上换品牌,背后不只是叫个名字的问题,更关乎品牌定位和用户心智建设。你觉得,他们这样改容易迷失客户动力吗?
再说点我没细想过的猜测——是不是比亚迪在逐渐往海外市场靠拢,觉得用腾势的高端品牌形象更适合国际市场推广?毕竟,国外很多著名品牌都有类似换标策略,拿雪佛兰和别克比,别克向来高端一点,雪佛兰偏实用派,用腾势来做高端牌照更符合在海外打造形象的套路——但这是假设,没实打实消息验证。对了,腾势官方没明确消息说明这换标策略,这就更增加了一份迷雾。
我有点纳闷,方程豹作为新势力品牌,早期市场聚焦没成气候,直接合并到腾势,能不能节省的成本撑起腾势的研发和营销预算?有没有可能这反过来又拖累腾势品牌口碑?我看接下来比亚迪内部应该有不少复杂博弈,毕竟供应链端想省钱,渠道端又要维护不同品牌客户,真是层层压力。
对了,你们有没有体验过买车时面对品牌与型号相似,但其实配置参数几乎一样的尴尬?就是觉得明明差不多,偏偏价格差几千,搞得人心里不踏实。这换标秀,能不能让用户真心有归属感,还是只会增加选择焦虑?我就挺怀疑的。
这么说,我自己也得承认,刚开始看到比亚迪这样换标,我是挺抵触的,感觉背叛了刚起步时的清爽,但过去研究供应链和研发的经验告诉我,这其实是个权衡。毕竟成本和时间太现实,品牌定位和用户心理又那么复杂,没法做到一本正经一条路走到底。
所以,比亚迪的下一个动作会是什么?会不会腾势以后除了名字换来换去,还会更深入地与国际市场接轨,真正玩转全球品牌布局?还是无外乎国产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老路?我个人挺好奇,作为消费者或潜在车主,你怎么看?这帮工程师琢磨半天,换点名字真能拿下人心吗?
反正,这事儿还长着呢,我得继续观察。先不扯了,你买方程豹的老用户看到B5盒子换汤不换药,心里啥滋味?会不会抱怨直截了当点:兄弟,你换个壳子跟我说事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