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跑过网约车,出事故后保险拒赔合理吗?
西安的要女士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7月25日晚上11点多,她开车回家时在丈八北路与昆明路口追尾了前车。这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但因为她的手机上装有滴滴司机端APP,保险公司拒绝商业险理赔。
要女士觉得很冤枉。她今年2月刚买了这辆新能源车,确实下载过网约车软件,但只拉过四五次顺风车,最近几个月都没跑过。她不明白:自己的车明明是非营运性质,事故发生时也没在接单,保险公司凭什么拒赔?
记者查看了要女士的保单,上面明确写着"非营运车辆如从事营业性运输或租赁活动时发生事故不予赔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他们发现要女士手机里有近期的网约车接单记录,这属于将非营运车用于营运,所以不能赔付。
类似纠纷近年来并不少见。有些车主为了贴补油费,会偶尔接顺风车单子,但往往忽略了这可能带来的风险。法律上,顺风车和网约车有本质区别:顺风车是分摊成本的互助行为,网约车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营运活动。
法院判例显示,如果是固定路线、合理收费的顺风车,一般不会影响保险理赔。但如果像要女士这样有网约车接单记录,就可能被认定为改变车辆用途。保险公司认为,营运车辆使用频率高、风险大,保费也比私家车贵得多。
律师提醒,私家车主要注意三点:一是顺风车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二是接单频率不能太高;三是收费要合理。如果真想跑网约车,就必须办理营运证,购买专门的营运车险。
这件事给所有车主提了个醒:保险不是买了就万事大吉,车辆用途发生变化时,一定要及时告知保险公司。否则出了事故,很可能面临拒赔的尴尬局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