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销量创新高,利润骤降,环保车型逆势增长

空调的冷风切割着偌大的会场,声音被厚重的地毯和西服衬里吸收得干干净净。PPT上闪动着一串数字:78万、8.2%、13.8%——这些细小的阿拉伯数码,有时候比一把钢刀还锋利。一家名叫起亚的韩系车企刚刚举行了例行的季度财报说明会。远处是新鲜上市的环保车型低调伫立,近处高管们的领带却仿佛勒紧了,今年的利润跟去年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你坐在后面,会不会好奇:“创纪录的营收和销量,为啥利润还能‘腰斩’?如果我是起亚的决策者,现在该怎么办?”这似乎是道成年人考试里的填空题,写得再满,最后都有几个看不见底的空白。

起亚2025年第三季度的报表是部双面剧本。总销量达78.5万辆,同比增长2.8%;营收28.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8.2%,创下同期新高。但结尾处,却突然断崖——营业利润1.46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9.2%,利润率只有5.1%。显然,生意越来越“热闹”,每卖一辆车赚到手的钱却越来越“冷清”。车企大会堂里最不缺的,是彼此沉默的理解。

仔细梳理这组数据,会发现起亚今年的增长秘诀很简单粗暴:环保车型往外推、定价拿捏住,单车均价“蹭蹭”往上走。环保车型(HEV、PHEV、EV)第三季度销量20.4万辆,同比增长32.3%。按理说,该是财源滚滚才对。但“容易”二字永远只出现于ksl励志语录,现实如同审讯室的日光灯——无处可躲。

把账本一页页摊开,美国关税开始刷存在感,这本账硬生生扯掉一层利润皮。再加上全球电动车补贴政策此消彼长,汇率波动导致对冲负债估值亏损,最终演成了“营收在左,利润在右”的熟悉桥段。簡而言之,外部环境决定了你挣的是“毛”,却未必入袋为“实”。在韩国本土市场,一众RV车型和新能源新秀拉动销量,同比暴增10.2%。可一转身,西欧工厂忙着电动化改造、好多网红车型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印度那边,消费者深藏功与名,等着政策落地才肯下单。无论市场结构怎么变,唯一不变的,是“不可控风险”四个字。

理性地说,营业利润腰斩不是韩系独家的“颜面扫地”,放眼全球车市,这两年谁没被关税和补贴摁在地上摩擦过?就拿去年美系、德系的财报,让多少CFO长夜难眠。至于环保车型销量激增带来的业绩幻觉,才是让管理层最心烦的“小阳春”。高增长与高盈利从不是一张彩票两头开,尤其在电动化、智能化狂飙突进的窗口期,利润的流向更加晦涩。

如果非要挑几个有意思的细节,混合动力车型(HEV)本季度反而成为起亚的“现金奶牛”,销量同比增长40.9%。而主流热捧下的纯电动产品,只能用“快步追赶”形容。西欧市场的电动化转型阵痛、美国市场的关税悬崖、印度市场的观望周期,无一不是悬在头顶的Damocles之剑。行业路径依赖和现实政策博弈,像是法医现场踩踏点的鞋印,遍地都是陷阱连环。

饭圈车评常说“增量的风口和存量的焦虑交错出现”,到我这儿,都得再加一句:“喜讯和忧患背靠背,都是企业命运的常态。”不止于起亚,跟着跨国牛市起舞的大部分品牌,这几年算是集体加入了“低毛利联盟”。在这行当里,光有销量高歌已成明日黄花——结构、政策、定价策略、成本控制,每一样摇摆,都能让利润翻江倒海。

当然,从专业视角再落一把冷眼——起亚本季主动加码研发投入和销售管理费,提升产品含金量,是典型的“以退为进”。他们清楚:全球车市大盘不会等你;电动化、混动车型的蓝海也不会永远廉价。提前打好技术和服务的基础,是在赌下一个爬坡周期能不能冲得更快。

至于“未来战略”,墙上PPT里的官话还是熟悉的四季歌,扩充环保产品、加大合规布局,灵活海外产能,区分不同区域打法。谁都明白嘴皮子好动,关键还是要看鞋底下有多少真实的磨损痕迹。一位车企老财务曾在电梯里悄声调侃:“数据增长如泡沫咖啡,吹得太满,最后一抄底都是苦的。”我承认,这话戳心。

写到这里,不能不自嘲两句。行业术语用得多了,容易把人情世故都说成成本费、利润率和ASP。可财经报表外,谁不是在市场变幻中抱团取暖?去年还神采飞扬,今年就集体咬牙硬撑。世界太卷,企业太累,黑夜走廊里多半只剩财会对着咖啡杯苦笑。

起亚销量创新高,利润骤降,环保车型逆势增长-有驾
起亚销量创新高,利润骤降,环保车型逆势增长-有驾

最后还是留个问题:销量创新高、利润骤下滑,这样的增长,究竟是向上突破的必经爬坡,还是饮鸩止渴式的“明日危机”?在车市新旧更迭的周期中,量与质、规模与利润的平衡,到底值多少钱一斤?这些答案,恐怕连起亚的高管在深夜独自看管理表时都未必敢赌下断言。至于我们,只能在冰冷的数字和滚烫的现实里,再等下一场局势反转。

起亚销量创新高,利润骤降,环保车型逆势增长-有驾
起亚销量创新高,利润骤降,环保车型逆势增长-有驾
起亚销量创新高,利润骤降,环保车型逆势增长-有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