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做了功课、货比三家,最后提车时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不是价格虚高,就是服务缩水,甚至刚开出去没多久就发现一堆小毛病。买车这事儿,看起来是明码标价的一锤子买卖,实则处处是坑,而最懂这些门道的,往往不是我们这些消费者,而是那些天天在展厅里微笑迎客的销售顾问。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主流品牌的4S店干了整整五年,从销售助理一路做到店长助理。那天他喝多了,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兄弟,我不是说外面的人都坏,但你要真想不踩坑,听我一句——买车不是选谁便宜,而是选谁‘规矩’。”

这句话让我愣了好久。我们总以为比价格、看配置就够了,可真正的“规矩”,藏在你看不见的流程里。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一要:要“底价透明”,不要“一口价忽悠”

他告诉我,现在越来越多品牌搞“官方一口价”,听着省心,实则暗藏玄机。比如某新势力品牌,标价28万,说全包到底,可到了交付环节,保险必须买他们的,金融方案强制捆绑,甚至上牌费收你3000块。“你以为省了砍价功夫,其实每一分都被算进去了。”

反倒是传统4S店,虽然报价虚高,但“可谈空间”真实存在。关键是要拿到底价清单——不是口头说“我给你最低了”,而是让销售把厂家补贴、区域优惠、库存车折让全都列出来。他说:“你能看到数字怎么来的,才叫透明。”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消费者购车纠纷中,超60%源于“隐性收费”,而其中75%发生在所谓“一口价”品牌。

二要:要“冷门时段”,不要“促销节点”

我们都等着“618”“双11”“车展”去抄底,可我那朋友笑出声:“这些时候,店里最忙,人最多,你能砍下来价?销售巴不得你赶紧交定金走人。”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真正的好时候是什么?月底最后三天、季度末、淡季工作日上午。销售冲业绩的时候,才是你最有话语权的时候。他说有一次,一个客户周三上午十点进店,当天是3月30号,销售主管正为差8台任务发愁,最后那台车直接给了季度返点+区域补贴+库存折让,比车展还便宜3800。

“别信节日,信KPI。”

三要:要“老销售”,不要“新面孔”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新人销售为了开单,往往承诺过多,后期兑现不了。而干了三年以上的老销售,手里资源多,跟售后、金融、保险都熟,一句话能帮你省下几千块。

比如保险,新人只会按标准套餐报8000,老销售知道哪几家保险公司返点高,还能把不必要险种去掉,实打实省2000+。再比如上牌,新人让你交2000“服务费”,老销售直接带你去车管所,只花120。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信任一个懂规则的人,比信任一个想开单的人安全多了。”

四要:要“试驾细节”,不要“话术表演”

销售带你试驾,90%都在讲“这车多智能”“加速多快”。但真正该关注的,是他回避什么。比如故意不走烂路、不让你开空调、不让你看后备箱承重测试。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朋友教我一招:试驾时主动说:“我住老小区,坡陡路窄,能绕一圈吗?”“我老婆晕车,能不能开空调跑一段高速?”——这些“真实场景”一上,车的短板立刻暴露。有次一个客户试驾时坚持要装婴儿椅,结果发现后排ISOFIX接口位置不对,当场放弃订车,省了大麻烦。

至于“四不要”,其实都是反着来的:

不要在热门时段冲动下单;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不要迷信“一口价”省心;

不要跟新人谈大优惠;

不要只听配置不验细节。

朋友4S店五年实录:醉后吐真言,买车牢记“4要4不要”避坑-有驾

聊到最后,他叹了口气:“我们不是不想说实话,是每天都在‘完成任务’和‘对客户负责’之间挣扎。你能问到点子上,我才敢说点真话。”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买车最怕的不是贵,而是你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可问题来了——当整个行业都在用“服务”包装销售目标时,我们究竟是在买一辆车,还是在买一场精心设计的体验幻觉?未来的汽车消费,会不会有一天,透明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基本权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