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的新车FX Super One亮相了——但最抓眼球的不是性能参数,而是它和长城魏牌高山9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孪生关系”。发布会的落日余晖很美,情怀拉满,可当对比图一放出来,车头轮廓、腰线走向、甚至D柱的倾斜角度都像极了“换壳”操作,不少车友直呼:“这真是自研还是‘借鉴’上头?”更绝的是,法拉第官网一度“手滑”,留下“高山9全系标配智能电四驱”的文案痕迹,虽已删除,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场发布背后的尴尬。那么问题来了:FX Super One到底是颠覆创新,还是一场包装精美的“贴牌秀”?
外观设计:是“未来之眼”,还是“借壳上市”?
先说最扎眼的前脸。FX Super One主打一个叫“EAI F.A.C.E.”的前卫设计,官方说是“可编程交互式光幕”,翻译过来就是——一块能显示图案、文字的大屏。乍一看,确实科幻感拉满,仿佛未来座驾的“电子脸”。但如果你把它的轮廓线描出来,再套到魏牌高山9上,90%的线条都能对上。从引擎盖的隆起弧度,到A柱的倾斜角度,再到侧滑门的滑轨位置,几乎如出一辙。
我试着站在设计师的角度琢磨:如果真是全新平台,为何连轮拱的弧度都和高山9高度一致?要知道,一款MPV的底盘结构、轴距布局、悬架形式,决定了车身线条的“骨骼”。而FX Super One与高山9同为插电混动大型MPV,轴距都在3米左右,平台重合的可能性极大。
更有意思的是,那块“EAI F.A.C.E.”屏幕被标注为“可选配置”。这操作耐人寻味——不标配,说明成本压不住;可选,又显得“高端可定制”。但网友调侃:“看来贾总也知道自己这脸不够原创,得靠块屏遮羞。”这话虽糙,却点出了核心:真正的设计创新,不该靠一块外挂屏幕来撑门面。
内饰与智能化:是“八大体验”,还是“缝合怪”?
发布会上,贾跃亭口中的“八大终极用户体验”听着唬人,可细看内饰图,中控布局、仪表台走向、甚至空调出风口的造型,都与高山9高度神似。更别说那块悬浮式中控屏和电子怀挡,基本已是当下新势力的“标准答案”,谈不上多惊艳。
我关心的是——智能化到底“智”在哪?官方称搭载了“FF aiOS 智能系统”,支持语音交互、OTA升级等。但暂无相关数据说明芯片算力、语音识别率或实际响应速度。反观魏牌高山9,用的是高通8155芯片,语音响应在毫秒级,支持四音区唤醒。如果FX Super One没用同级别硬件,那所谓的“智能座舱”很可能只是PPT里的愿景。
还有个细节:有博主扒出,FX Super One的座椅缝线、扶手造型甚至门板纹理,都和高山9如出一辙。这让我想起当年某些“贴牌车”——外壳换一换,LOGO一贴,就敢说是“自主研发”。消费者买的是技术,不是“换标游戏”。
动力与三电:1.05亿美元烧出了啥?
贾跃亭宣布拿到1.05亿美元融资,说要加速交付。可如果车型是基于现成平台改装,这笔钱到底花在哪了?
先看动力。FX Super One宣称是插电混动,但具体发动机型号、电机功率、电池容量、纯电续航等关键数据,官方暂未公布。而魏牌高山9搭载的是1.5T发动机+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358kW,纯电续航140km(WLTC工况),馈电油耗6.49L/100km。如果FX Super One没在三电系统上做深度优化,那它的“性能”很可能只是高山9的复刻版。
更关键的是——三电技术才是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控效率、热管理策略,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决定了车辆的 longevity(寿命)和安全性。可目前没有任何第三方测试或技术白皮书来佐证FX Super One的三电实力。没有数据支撑的“颠覆”,只能算“口号颠覆”。
安全与操控:MPV的“隐形门槛”
MPV看似“稳”,实则操控难度不低。轴距长、重心高,对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悬架调校要求极高。高山9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配合CDC电磁悬架(高配),过弯侧倾控制得不错。如果FX Super One没做底盘重调,只是“换壳”,那它的操控体验大概率不会超越原车。
至于安全,高山9拥有L2级辅助驾驶,包括ACC、LKA、AEB等。FX Super One是否标配同级功能?能否实现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暂无相关数据。而在智能驾驶领域,差一个功能,体验可能天差地别。
我试驾过几款“换壳车”,最大的感受是:开起来像,但总觉得“魂”不对。调校风格、刹车脚感、转向阻尼,这些细微差异,暴露了“非原生”的短板。
用户视角:我们到底在买什么?
假设你是一位潜在买家,手握40万预算,想买辆高端新能源MPV。一边是魏牌高山9,背靠长城30年造车经验,三电成熟,售后网点遍布全国;另一边是FX Super One,品牌光环靠贾跃亭个人IP撑着,技术来源成谜,交付时间未知。
你会怎么选?
有位车友在论坛留言:“我支持创新,但不支持‘伪创新’。如果连底盘都是别人的,那和买辆改装车有啥区别?”这话扎心,但理儿不糙。
再看竞品对比:
车型 轴距(mm) 动力形式 智能驾驶等级 售价区间(预估)
魏牌高山9 3080 插混 L2 33-40万元
腾势D9 3110 插混/纯电 L2+ 33-66万元
极氪009 3205 纯电 L2+ 49-58万元
FX Super One 约3080 插混(暂未确认) L2(暂未确认) 未公布
FX Super One在数据层面毫无优势,甚至处于信息黑洞。消费者最怕的不是贵,而是“不透明”。
是创新,还是“创新式包装”?
我们得承认,贾跃亭有“造梦”能力。他能把一次次跳票包装成“为梦想窒息”,能把融资难讲成“资本误解”。但汽车是工业品,不是PPT。
真正的创新,是像特斯拉自研4680电池,是比亚迪搞刀片电池,是蔚来坚持换电体系。而不是把现成车型改个前脸,加块屏,就敢称“全新平台”。
长城魏牌那边至今没回应,但网友调侃:“魏牌:我上早八,你搁这儿拿我车刷存在感?”这话背后,是传统车企的无奈——辛辛苦苦研发的平台,竟被拿来当“壳”用。
但话说回来,如果FX Super One真能以更低价格、更好服务交付,消费者未必不买账。市场最终用脚投票,而不是用情怀买单。
未来会怎样?
我倒是希望FX Super One能成功——不是为贾跃亭,而是为行业多一个声音。但成功不该建立在“模糊原创边界”的基础上。
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拼的不再是“谁更能吹”,而是“谁更扎实”。三电自研、智能驾驶落地、用户体验闭环,这些才是护城河。
至于FX Super One,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造车新势力的某种困境:资本催熟,技术跟不上,只好“借力打力”。可这条路能走多远?看看拜腾、爱驰的结局就知道了。
最后,抛个问题给各位车友: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为一个“疑似改装”的高端MPV买单吗?还是更愿意支持那些一步一个脚印做研发的品牌?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另外,有老铁问我有没有机会试驾FX Super One?我只能说:等它真能上路再说吧。毕竟,现在连它是不是“独立物种”都还没定论。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