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旗下有哪些知名品牌

宝能系旗下曾拥有多个跨行业的知名品牌,但受债务危机与经营困境影响,部分品牌已陷入停滞或被处置。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深度梳理:

宝能系旗下有哪些知名品牌-有驾

一、汽车板块:三大品牌全线溃败

1. 观致汽车(Qoros)

- 品牌现状:2017年宝能以66.3亿元收购51%股权后,销量短暂回升至2018年的6.3万辆,但随后持续暴跌,2024年仅产1.2万辆,全国仅剩7家直营门店[__LINK_ICON]。因工信部公告过期,观致7车型大批车辆被扣无法上牌,售后服务基本停摆[__LINK_ICON]。2025年常熟生产基地以16亿元底价流拍,品牌残值几乎归零[__LINK_ICON]。

- 历史荣誉:曾是首个获得欧洲Euro NCAP五星安全评级、红点设计大奖的中国汽车品牌,观致5 SUV麋鹿测试成绩达81km/h[__LINK_ICON]。

2. 宝能汽车(BAO)

- 品牌现状:定位高端新能源市场,首款车型GX6于2023年推出,但销量未达预期(年销1.2万辆)[__LINK_ICON]。2025年计划推出的BAO品牌纯电及混动车型仍未量产,研发团队大幅裁员,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投入归零[__LINK_ICON]。

- 战略困境:广州、西安等生产基地土地使用权被收回或拍卖,代工业务合作进展缓慢,IPO上市计划搁浅[__LINK_ICON]。

3. 悠宝利(UBOLY)

- 品牌现状:主打经济型市场,首款车型A3计划2025年出海,但国内无量产动态。股权穿透显示,悠宝利关联公司深圳翔飞汽车被视为宝能系“关联主体”,其实际控制权存疑[__LINK_ICON]。

二、金融板块:核心牌照相继流失

1. 前海人寿

- 品牌现状:宝能系资本运作的核心平台,2023年保费收入超500亿元,但因宝能债务危机,其20%股权被挂牌拍卖(后因异议中止),管理层频繁更迭,业务重心转向风险化解[__LINK_ICON]。

- 历史地位:曾因“宝万之争”举牌万科闻名,一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__LINK_ICON]。

2. 新疆前海联合财险/基金

- 财险公司:2025年股权被多次冻结,业务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有限[__LINK_ICON]。

- 基金公司:钜盛华持有的30%股权历经五轮流拍后,以3766万元成交(较评估值折价44%),宝能失去控制权[__LINK_ICON]。

3. 广金所

- 品牌现状:作为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业务基本停摆,旗下亚租所、广鑫国际保理等子公司陷入债务纠纷[__LINK_ICON]。

三、地产板块:核心项目停工处置

1. 宝能城发

- 品牌现状:2023年合约销售额220亿元(行业第40位),但多地楼盘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如合肥宝能城进入重整阶段,深圳宝能城花园三期160套房产被中信信托挂牌处置[__LINK_ICON]。

- 保交楼进展:截至2025年6月,在16个城市交付数万套房产,但整体交付满意度受质量问题拖累[__LINK_ICON]。

2. 商业综合体品牌

- 宝能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分布于深圳、广州等城市,但部分项目因抵押或查封被司法拍卖,如深圳宝能中心被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__LINK_ICON]。

- 文旅项目:深圳桔钓沙莱华度假酒店、广州宝能观致文化中心等运营困难,北海湿地小镇、丹霞山庄等旅游项目停滞[__LINK_ICON]。

四、其他业务:品牌价值严重缩水

1. 联动云集团

- 品牌现状:国内领先的共享汽车平台,曾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但因宝能资金链紧张,2023年开始大规模裁员,车辆被大量拍卖,业务收缩至少数城市[__LINK_ICON]。

- 战略转型:计划转向汽车后服务,但受母公司拖累,转型成效甚微[__LINK_ICON]。

2. 南玻集团/中炬高新

- 南玻集团:国内玻璃行业龙头企业,宝能曾持股超25%,但因债务危机,其股权被多次被动减持,影响力下降[__LINK_ICON]。

- 中炬高新:调味品行业上市公司,宝能通过钜盛华持股约24.92%,但因控制权争夺和资金占用问题,品牌声誉受损,2025年股价较峰值下跌超60%[__LINK_ICON]。

3. 民生服务品牌

- 宝能食品科技:成立于2018年,业务涵盖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但受资金限制,市场拓展缓慢,未形成全国性影响力[__LINK_ICON]。

- 医疗康养:规划建设30家三级医院,但仅10家开业,深圳幸福之家养老院等项目运营压力大[__LINK_ICON]。

五、品牌危机的根源与影响

宝能系品牌困境的核心在于高杠杆扩张与短债长投的激进模式:通过万能险资金举牌万科、跨界造车投入超500亿元,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其品牌价值的崩塌不仅导致消费者信任流失(如观致车主维权、宝能城业主集体抗议),更对金融机构、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造成巨大冲击[__LINK_ICON]。当前,宝能系正通过出售资产、引入战投等方式试图挽救部分品牌,但在被执行金额超500亿元的背景下,多数品牌的未来仍黯淡无光[__LINK_ICON]。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