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小米YU7首批交付工作启动。和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的首批交付一样,雷总也亲自为其中一部分小米YU7的车主进行了交付,所谓“千亿总裁”亲自开车门,又一次登上了热搜榜。
这件事本身是一件普通的营销行为,对于小米汽车和雷总本人来说,是一次展示企业正面形象的机会,对获得雷总亲自开车门的车主朋友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社交活动,能够成为在“朋友圈”中的谈资,尤其是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车主来说,是一次向自己的客户展示实力的好机会。不过,大家也要认清一个现实就是,若车主没有从事销售工作或者自媒体工作,这样的流量对你并没有太多的正面意义,若是有,则可以参与,若是没有,也大可不必失望。
但就是这样一次常规的车企营销活动,却因为某些言论,让人看完了很是膈应。
首先就是人设的问题,在角色定位上,在这次交付活动中,雷总的角色就是商家,但一些不良言论却非要将“千亿总裁”的头衔挂在前面,所谓商家就是销售产品的一方,这本是一个常规的社会角色定位,但“千亿总裁”却引人联想,特别是让人感觉“高高在上”。车主的角色就是消费者,花钱买产品,买服务的一方,这场交付活动中的被服务者,却因为雷总“千亿总裁”的身份,倒让人觉得很卑微,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这是莫大的荣幸。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正确的角色定位就是商家和消费者,一个卖产品,一个买产品,双方始终处在平等的关系中,至于雷总的网红体质,那只是因为社会关注度而带来的副产品。所以,某些人在进行传播的时候,大可不必将“千亿总裁”放在显眼的位置,“千亿总裁”也只是一份职业,拿掉这个头衔,也只是一个人。
然后就是雷总交车这件事在汽车行业内引发的一些次生事件。因为很多车企都看到了雷总亲自交车这件事的流量,所以便直接模仿,也不管自家的总裁到底有没有人认识,个人形象是不是很油腻。对于这类还打算继续模仿“雷总亲自交车”的其他车企,我劝你们还是省省吧,省出来的营销费用还能让利给车主。
说回小米YU7这次交付的车型,首批交付的都是现车,配置都是统一的Max版。也是我个人认为小米YU7最值得购买的配置。原因很简单,若你的预算只够买标准版,甚至买标准版对你来说都有比较大的压力,那么小米YU7这款车就根本不适合你。
3分钟大定20万台,目前锁单已经超过了28万台,就算除去一部分为了转单赚钱的订单,真正打算买小米YU7的人也非常非常多。但在这些真心准备买小米YU7的人群中,有很多人并没有买车的计划,这说明了他们要么有车,要么根本用不上车,只是因为小米YU7很热门,跟风而已。在这些人群中,若选择的是Max版,那么这个风,随你跟。因为Max版的定价是32.99万,再选几个配置,价格就会来到35万到40万。有这个级别消费能力的人群,都有着较强的经济能力,小米YU7大概率不会是他们唯一的车,所以这样一款技术先进、设计独特、配置丰富外加话题度拉满的车型,就很适合他们以及他们的圈层。
但对于大部分选择标准版的用户来说,特别是咬咬牙才能上标准版的用户来说,即便是锁单了,我也劝你们放弃这5000元,也要退单。因为长痛不如短痛。不可否认的是,小米YU7作为小米汽车打造的第二款全新车型,在技术上相比小米SU7有着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底盘的调校,可以说已经做得很成熟了。并且在配置上也没有明显短板,给了96.3kWh的大电池,续航里程直接拉到了800km级别,标配激光雷达方案的智驾,大量的智能配置和舒适配置也都是标配,站在用车的角度来看,标准版属实没什么毛病。但它绝不是一款适合超前消费的车。因为它比“刚需用车”高太多了。若是刚需用车,10万块的车就能够满足。剩下的15万都是“情绪价值”,对于需要咬牙上小米YU7的人,你们深刻反思一下,你们真的消费得起15万的“情绪价值”吗?
当然,我认为标准版是值得买的。若你有实力买Max版,但对于小米YU7只是想简单尝试一下,不想投入太大的资金,标准版就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当然,稍微贵一点,但有四驱的Pro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只要你有消费Max版的能力,三款配置任选都不会出错。
写在最后
雷总亲自交车是一次汽车行业教科书式的营销活动,它对于车企和车主来说是一次双赢的事情。但对于没有消费Max版能力的消费者来说,千万不要入戏太深。对于你来说,雷总亲自开车门并不会对你的事业和生活有什么正面的影响,你也大可不必为了这样一次露脸的机会,花出你难以承受的一辆小米YU7 Max版外加选装配置的成本。若你只是想靠着手速,抢到首批小米YU7,并通过转卖挣钱,那么你的手速也一定要快一些。因为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当风口上风大的时候,价值就会上升,而当风口转移的时候,或许连接盘侠都找不到。
以上图文为陈大山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评论 (0)